潮汕咸菜是用潮汕本地特产卷心的芥菜作为主要原料。因芥菜长得快、长得大的缘故,潮汕人亦称它为“大菜”。芥菜原产北方,但自移植到南方之后,因土壤和气候关系,芥菜发生了很大的变异,有的在种植经验丰富的农民细心培植下,质量变得更为优良。潮汕地区的芥菜,其叶丰腴多汁,味微苦清甘,肉厚、质脆而嫩,卷心结球,株重约三五公斤,富含养分,有宣肺化痰,温中利气、消肿止痛之功。
过去,潮汕农村家家户户都有腌咸菜,作为常年佐餐之用。每年秋收后农民会在田地里种上芥菜,菜地都是选在离村庄近,离水源不远的地方。每天早上都要浇水,平时还要浇足够的农家肥。成熟的芥菜只在卷心的上面有少许的、薄薄的绿叶,其余全是如白玉般的肥厚叶片。将其上面少许的绿叶摘除,就是圆圆的、肥白的芥菜心,潮汕人叫作“大菜蕾”,最适宜腌制。潮人种芥菜也确有经验。建国前,外地人是不会种芥菜的,他们的所谓芥菜只是几片长叶,不会包成球大的心,直到上世纪50年代,潮汕老农前往各地传经,才传播开来。
潮汕咸菜是腌菜的一种。腌菜的制作,我国有悠久的历史,在周朝就已有之。据《周礼·天官》载:“醢人掌四豆之实。韭菹,菁菹,茆菹,葵菹,芹菹,笋菹。”“菹”, 即今之泡菜、咸菜、酸菜也。腌制后的芥菜能去其辛燥苦涩,转为性凉味咸酸,其利气豁痰、健脾和中之力更胜,民间习用其卤汁以治肺痈、咳血、喉痛、声哑、漆疮搔痒等;咸菜腌制后产生大量的乳酸,能抑制人体肠内有害菌群和促进消化,其保健作用,乃渗透于膳食之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