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农民画

家乡区县: 西安市蓝田县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诞生于20世纪50年代,它以鲜艳绚烂的色彩、淳朴稚拙的线条和强烈浓郁的乡土气息受到了国内外人士的青睐,不仅在各种农民画展览中频频获奖,也常吸引外宾专程来到农民家中购买画作、交流心得。相当长的时期内,它都是户县乃至陕西人的骄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户县农民画
艺术属性
中国民间艺术
创始时间
20世纪50年代
题材分类
山水、人物、花鸟、民俗
技法分类
写实、写意、工笔
创始画家
丁济堂、刘群汉、刘志德等
代表画家
刘知贵、雒志俭、王景龙等
骨干作者
王文吉、潘晓玲、闫玲玲等
主要荣誉
中国农民画发源地、中国第一画乡
创作队伍
2000余人
创作骨干
300余人
目录
展开
作品风格
作品风格的变异这种改变首先表现在作品风格上。熟悉[1]农民画的人都知道,过去农民画主要以反映农村面貌、农民生活为主,如著名的《公社鱼塘》、《大队养鸡场》、《喜开镰》……从画面甚至从标题上,我们就能知道它所反映的主题。那时的农民画,也都是采用基本的写实绘画手法,画风淳朴。而如今,户县农民画的不少作者不仅“涉猎”范围广了,什么都可以去画,而且,开始向国画、油画,甚至西方抽象派的画风上靠拢。农民画原本是一种源于生活,土生土长的艺术形式,失去了农村的生存土壤及表现风格,不知它今后还有什么与众不同、能够令人为之瞩目的地方?
创作出发点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创作出发点的改变农民画创作由过去的以生活为出发点转变为以挣钱为出发点。过去,农民一手拿锄头镰刀,一手拿画笔蘸彩,按照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创作出一幅幅乡土气息浓郁的现代民间绘画。农民画家们往往用半个月、一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去构思、去创作。现在,农民画成了大批量生产的“流水线艺术”,谁的作品有市场,别人就去成批地“创作”同样的画作。甚至可以由多个人去完成:先大致绘好轮廓,然后由专人给衣服着色、给面部着色……“作坊化”的创作方式使得如今的农民画鲜有精品出现。照此发展,势必导致“户县农民画”品牌的坍塌。 农民画展览馆作用的改变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创立初期,其目的是起到培训作者、展示画作、对外交流及重点作品销售的作用。它曾一度也确实不负重任。然而到了今天,农民画展览馆的作用在慢慢消亡,搞普及工作、为基层服务丢掉了;发现新作者、巡回辅导停止了;馆里干部到农民家里进行辅导的寥寥无几。即使搞训练班,也不像过去那样扎实、认真。这些因素直接导致这些年来有深度、有时代精神的作品少之又少。户县农民画展览馆应该是展现农民画作者群的阵容和作品的水平,是农民画的活动中心,是农民画的最高殿堂。然而不知从何时开始,它却开始沦为商品买卖的超市。这种现象若得不到改善,户县农民画也许将很难再具有以往的竞争力。
缺乏具有奉献精神的农民画辅导员有人曾说:“没有辅导,就没有农民画;有怎样的辅导,就有怎样的农民画。”这种说法并不为过。农民画的兴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民画辅导员的辅导能力、辅导水平以及自身的责任感、奉献精神。户县农民画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之所以取得了那样大的成绩,丁济堂、刘群汉这样的优秀辅导员功不可没。农民画作者一般不具备艺术判断能力,一幅作品的最终实现,有极大的盲目性,他们不知道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辅导员则会告诉他们如何判断,如何尽善尽美。好的辅导员还需要有甘当人梯的奉献精神,要将农民画作者放在第一位,将辅导作品放在第一位,惟一不能放在第一位的,就是自己。现在,没有了这样有实力又有热情的辅导员,户县农民画也因而难有大的起色。
农民画打入市场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陕西省农民画协会主席丁济堂,以及省文化厅社文处处长、陕西省农民画协会副主席赵登峰,他们对于户县农民画的现状也深感忧心,他们建议:坚持画家自身艺术修养与专家辅导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农民画家们深入生活的能力。他们虽然长期生活在农村,但面对不断发展的农村新生活也不一定能全部感受。同样的素材,有人能绘制出频获大奖的佳作,有人却终日对着熟悉的生活熟视无睹,以至于拿起笔来就发呆。因此,培养农民画作者观察、捕捉生活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此外,有了好题材,如果没有好的表现技法,也同样出不了好作品。这就需要美术专家的指导。专家的一句话对作品有时可以起到点石成金的作用。
资金投入应有的放矢“户县农民画”早已是享誉中外的农民画品牌,当务之急,既不在于扩大宣传,也不在于参加各式各样的展览,而应更多地把重心放在农民画今后的发展上。户县有关部门应对有代表性的老作者在生活上予以帮助,使他们的晚年生活有所保障,通过他们来带动年轻一代的作者,调动双方的创作积极性,从而使更多的人担当起“辅导员”的角色来。此外,应重奖那些富有时代精神的农民画精品,刺激大家都朝着“精品”的方向努力,以此带动户县农民画整体水平的提高。
在进入市场的同时搞好创作农民本身没有收入,将农民画打入市场是目前市场经济下农民画发展的必然趋势。丁济堂指出:创作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农民画进入市场水平的高低。要引导农民走向市场,使他们在市场中获得经济利益,从而刺激他们的创作热情。在此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精品意识,惟有精品才是赢得市场的关键所在。要用精品打造品牌进入市场,走创作与市场共同繁荣的路子。
响亮的品牌
户县农民画
户县农民画
农民画不仅是户县也是陕西的一个响亮的品牌,它对我省的民间文化抢救保护工作将起到借鉴与探路的作用。这个品牌如何让它更具影响力是我们应该深思的问题。它的前途不仅需要创作者自身的努力,更需要来自社会的引导和支持。期待户县农民画能适时地调整发展思路,从而重振“画乡”昔日风采。
艺术特点
户县农民画的表现手法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它以大红大绿的色彩,夸张化的描述,寓意深刻的主题,简洁明快的风格勾画出了画乡户县美丽的田园风光,栩栩如生的农家生活,气氛热烈的劳动场面和欢天喜地的节日庆典,充分体现了现代民间艺术的特点。
户县农民画的特点之一在于“写意”,注重传趣、传情、传意,并不完全写实。作者凭借着对农家生活丰富的体验和饱满的热情、大胆的想象力,以及在长期的民族艺术活动中形成的民间审美情趣,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如王景龙(陈王京龙)的《大枣丰收》中,红枣比人头还大,《磨豆腐》中驴耳朵比身子还长。
另外,户县农民画的艺术风格新颖,种类又非常多,在农民艺术家的长期创作活动中,形成了壁画、年画、宣传画、水粉画、水墨画、装饰画、连环画、版画、剪纸及其他艺术形式,都充分体现了作者大胆的艺术创作精神。这些作品既保留了民间传统的艺术特色,又吸收了当代艺术的绘画技巧。

田晨子(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