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东历史见证人(古井)
余东历史悠久,自唐至今已有1400多年。城内建筑稠密,沟河既少又小,城外的护城河又因当时西南近江,东北临海,水质常年浑浊不清,而且盐多水咸不宜饮用。因此,城里人吃点水异常困难,惟有蓄井取水,人们才能得以生存。每个大户院子内都有井,就是小户人家合天井的也有井,所以家家户户都有一口井。
据传旧时余东有井二三百眼之多,曾被人们誉为“百井城(镇)”,1960年我和姜国英、陈裕标3人受余东派出所委托曾逐家逐户测绘了一张镇区消防图,其时还有水井168眼,足见余东“百井城(镇)”名不虚传。
余东最有名的古井,当首推双井庄的一对鸳鸯井了。它是余东古凤城的一对“凤眼”。据传此二井乃黄巢起义时,一对青年男女从山东逃难至此,他俩为人正直,善做好事,后被一黑老道(野鸭精化身)发现,二人因道行不及对手地遁逃走而留下双井,于是后人就把此二井称为“鸳鸯井”。后来俞应麟开辟私家花园,命名为“双井庄”,可惜在明嘉靖十七年(1538)的一飓涛中冲殁,这两口唐井就这样销声匿迹了。
其次要数原盐店内的一口宋井了。此井口径虽小,但深不见底,常年水清如镜,饮用时生津甘醇,我在文化站工作,就吃过10年水。60年代造反派占去,70年代余东大队接管,80年代由县政府划给一离休干部。由于此井在室内,90年代末2000年初由住户填井改作住房,这口宋井从此就再无生息。另一口宋井在西城内。几十户人家常年汲水使用,由于一王姓老汉不堪“造反派”对他无休止的攻击竟然投此井自殁,于是再无人敢用此水,此井也就自满成田了。
现存古井为一对明代留下的“姐妹井”。“姐井”还好,“妹井”已遍体鳞伤。但两口井还在常年为民服务。因为虽历几百年人间沧桑,但仍水量充沛、水味醇美,天旱不干、大雨不溢,用它沏茶清洌爽口,常用此水颜面不衰,还能消灾长寿,井旁一江氏老太活了整百岁。此两井常为媒体所用,现已闻名遐迩。居民宋琦、梁华、王汉忠与姜、崔、陈等家都有祖传古井留存。不过他们仅作淘米洗菜汰衣等一般杂用,饮用之水大都由自来水取代。旧时那种吊桶撞井圈、扁担吱咖响、号子哎唷喂,以及井旁妇女们的欢声笑语已不复存在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