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梦,就去圆

家乡区县: 重庆市丰都县

   今天在丰都的新闻网上看到了一则励志故事,分享给大家。

  曾正国今年52岁,三合街道人。初中毕业后就在县城的建筑工地上打工,从砖瓦匠、泥水工做起。“那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每天天不亮就出门,坐过河船到老县城打工,晚上天黑后才又坐过河船回家,就这样一个月能挣个几十百把块钱。”曾正国说。

  曾正国在建筑工地上一干就是二十多年,从砖瓦匠变成了一名建筑施工管理员,每年的收入也有了很大增长。
  2009年,47岁的曾正国毅然辞掉收入不错的工作,进入湛普镇创美石雕厂学习石雕手艺,从事石雕工作,这一干又是5年。“隔行如隔山,更莫说我已经是近50岁的人了,加之以前对绘画、雕刻技术一无所知,刚进石雕厂学艺时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第一个月,双手打起了血泡,以后,手上的干茧长了一层又一层,但我还是挺过来了。褚时健74岁才创业都能取得成功,我才近50岁的人,为啥就不能成功呢?”曾正国伸出一双结满茧疤的手感慨地说。经过艰苦努力,曾正国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就掌握了石雕雕刻技术,学得一手好手艺。
  今年2月,曾正国决定在双路镇投资创办石雕厂,得到该镇政府大力支持。4月8日,石雕厂在花园村五组破土动工。“在厂房建设期间,我不但随时要处理建设中出现的一切问题,而且还要四处寻找石雕艺人,经常是今天在丰都,明天就在上海或福州了,那段时间我整整瘦了近10斤。好在整个厂房建设和找人工作都比较顺利,没有出现大的意外。”谈起自己的创业路,曾正国自我安慰道。
8月15日,曾正国投资150多万元,面积达1200平方米的第一期厂房建成投产,并取名丰都长源石雕有限公司。现在,厂里有12名工人,其中从福建高薪请来的雕刻师傅8人。“从福建请过来的师傅尽管每人每月的工资都是上万元,但他们的手艺确实过得硬。”曾正国说。
  石雕厂的石材全都是从社坛镇苦竹沟拉过来的,主要雕刻青石墓园、城市园林景观、校园文化墙等石雕件。传统手工雕刻品与机器雕刻品相比,传统手工雕刻出来的石雕更加细腻、更加饱满、更富立体层次感和鲜活感,更能给人一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的感觉。
  8月15日投产以来,仅三个多月时间,曾正国的石雕产品就凭质量和信誉在丰都县城、石柱县城及黄水镇打开了销路,并建起了销售网点,呈供不应求之势。但曾正国并不满足,他计划明年春节过后启动第二期厂房建设,再添一套生产设备,扩大生产规模。“二期厂房有3000多平方米,加上新购设备,整个投资估计在350万元左右。资金,是我二期扩建面临的最大困难。”曾正国说。
按当前石雕市场的行情估算,曾正国的石雕厂一二期全部投产后,每年可实现产值2000多万元。“除了现有市场,我一定要把我的石雕产品卖到重庆主城及更远的地方去。我要用双手雕刻自己更加美好的未来。”曾正国信心满满地说。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为了梦不惜以辞掉原本高薪的报酬。只有实现了自己的梦,才不枉来世界走一遭。我们无法延长生命的长度,可是我们可以拓展生命的宽度。加油吧,有梦的孩子们。

向玉娟(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