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关古代设过关卡

家乡区县: 韶关市南雄市

 梅关始建于宋代嘉祐八年(1063年)。古时这里原没有关,先秦时梅岭为楚之“枥门”,又叫“南戒门”。秦始皇统一中国后,这里始设横浦关。旧时在今雄余公路上,人称小梅关。今残存的梅关关楼称大梅关。它地处梅岭山巅,以“一关隔断南北天”的气势,耸立于梅岭分水界上,故有“一步跨二省”之说。

梅关城门上,南北二方都有石匾,南面石匾阴刻的是“南粤雄关”四个大字,未注落款。城门两侧有联曰:“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系光绪癸未年闽汀李化题。北面城门上石碑刊刻的是“岭南第一关”五个大字。落款是明万历南雄知府蒋杰书。东侧是登关楼的惟一蹬道。西侧3米,竖立有一块赭红色大石碑,上刻有“梅岭”两个大字,碑高2.7米,宽1.2米,清康熙年间知府书题,字刚劲有力。

梅关,古代也是个收税的关卡,这里设过税卡、厘金卡以课取盐税和南北往来货物的印花税。是封建时代府库收入的重要之地。据史载,清嘉庆年间,大庾岭商道课税比同期武昌关1200两税收多两倍。可见梅关税卡在当时国库收入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也可遥想当年梅关古驿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的繁荣景象。

王自强(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