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邑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尤其民间文化习俗多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特点。
从商汤王为民祷雨以桑木燃火自焚留下的“商汤祷雨处”,到孔子还乡祭祖后人纪
念所建的“孔子还乡祠”;从夏邑古代八大景点的“隋堤烟柳”、 “巴河夕渡”,到后
来的“彭雪枫将军殉国处”和“刘佑全烈士墓园”,无不闪烁着孔祖文化习俗的仁爱
之光。每年寒食清明和农历十月初一,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刘佑全烈士墓地都会迎
来一群群泪眼婆娑的老人、妇女和学生。同时,夏邑人嫉恶如仇,痛恨奸佞。 “近
君子远小人”是孔子祖籍人教育学生及晚辈的至理名言。抗战时期汉奸县长张汝刚
被处死,暴尸荒野数十天,连他的族人都不肯收尸,还是根据地政府花钱雇人把他
掩埋。同时夏邑人又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他们无论是在新疆支边还是在外地打
工,都能跟当地人或外来人交朋友,用夏邑当地的俗语叫“搁伙计”,意思是一块
共事互相包容,讲大同存小异,与人为善,珍惜一块工作、生活的缘份。夏邑至今
还有一句俗话,叫“生意好做伙计难搁”,寓意是告诫人们,做生意挣钱固然重要,
但团结一心最为关键。夏邑新官上任,领导班子组建或送别老领导、老同志,总会
在迎来送往的酒桌上说些“咱们伙计一场、共事一场如何如何有缘”之类,那情那
景真是感人,即使平常工作生活中有些言差语错,在这一片感人肺腑的话语中都烟
消云散了,留下来的只有亲情、友情以及美好的回忆。
三、不断光大的崇文重孝活动
夏邑作为孔子的祖籍不仅文风昌盛,文人辈出,而且文人多傲骨,直言敢谏,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绝不趋炎附势、奴颜婢膝。
夏邑文风的真正形成,还要源于孔子生前的多次还乡,设坛讲学。据德高望重
的夏邑县博物馆原馆长、知名学者张今吾先生考证,在人们记忆中的“孔子还乡
祠”内就有一个著名建筑叫“杏坛”,相传是孔子讲学的地方。他还搜集资料,撰
写文章把“杏坛”的大小尺寸、地理位置,作了详细记述。也许正因如此,夏邑历
代养成了兴学建校、尊师重教之风。据史料记载,夏邑历史上最著名最有影响的有
金大定二十六年在县城创办的“黉”学、明代嘉靖年间的“崇圣书院”以及城西北
的牛王垌学校等。仅清末民初,夏邑就有官办、民办学校数十所。因此,夏邑历史
上人才济济,灿若星辰。史志记载的有“兄弟二进士”、 “父子双探花”以及西汉
时期的大思想家、政治家平当,北宋时期的户部尚书李惟清等等,近现代学富五
车、事业有成的更是不胜枚举。
孔子祖籍,崇文重礼与时俱进;长寿之乡,孝亲敬老蔚然成风。近年来,夏邑
县委、县政府大力倡导“中原崛起,文化先行”,提出了创建国家“孔祖文化之乡”
和“文化强县”的总体设想,开展了“十大文化名人”、 “十大孝子”评选表彰活
动,当选者不但披红戴花,而且给予重奖。原县委书记许家林在全县县、乡、村三
级干部大会上说: “孝道不仅是孔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中华民族的美
德,丈夫不仅要孝敬父亲母亲,而且要孝敬岳父岳母;媳妇不仅要孝敬爸爸妈妈,<
而且要孝敬公公婆婆。这是人类文明的美德。在夏邑这片大地上,不孝的人不但不
能做好官,而且做不好人。自古以来,一个连父母都不孝敬的人能忠于朋友、热爱
家乡、热爱祖国吗?”他的讲话博得了满场经久不息的掌声。
四、勤劳忠厚幽默风趣的人生取向
无论是在封建落后的过去,还是在科学进步的今天,无论是在三年自然灾害困
难时期,还是在富足祥和的现在,夏邑人都能勇敢地面对现实,勤勤恳恳、忠厚诚
实,并且对生活充满热爱,幽默风趣。夏邑民风淳朴,善良忠厚。谁家来了客人,
喝酒吃饭时总要请村里的长辈作陪。生活困难时期来了客人,就是端着面瓢一家家
去借,也要使客人吃上白面馍馍。夏邑人过日子精打细算,家家都种有自己的小菜
园,但无论是谁家的,你下工回家,走在路上,都可到路边的菜园里摘把豆角,扭
几个茄子,从没有人出来吵闹。夏邑有句俗话是:青瓜梨枣,谁见谁咬,大葱小
菜,谁要谁爱。
夏邑人深知“在家靠父母,出外靠朋友”、 “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 “没
有不下雨的天,没有不用人的人”、 “钱财虽珍贵,情义值千金”这些民间谚语的
真谛,以情义为重,对人坦诚相见,以心相交。走遍天涯海角总能找到自己的知
己。天南地北,一听河南口音,一下子就亲热起来,一条破被合着盖,一个干馍分
着吃,唤一声“河南老乡”马上就有人给你安排吃的、住的,给你提供力所能及的
帮助。乡音不改,真情永在,这就是河南人,这就是夏邑人。
民俗文化是两干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文化与现代文化
思想融合的结晶,是当地政治与经济发展的具体反映。夏邑的民俗文化根植于这块
古老的中原大地上,不仅是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体现,而且是精神面貌、伦理
道德、风土人情等方而的综合反映。夏邑民俗文化之所以源远流长、积淀深厚,在
于她强大的生命力。而今,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民俗文化的内涵不断丰
富,价值不断提升,已成为夏邑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相信民俗文化一定会与孔祖
文化、长寿文化等独具特色的夏邑文化一道与时俱进,交相辉映,大放异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