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灯彩是江苏省的汉族传统手工艺品。自隋唐以来即已生产,用以庆贺佳节,装饰市景。元宵佳节,扎灯、观灯更成为汉族民间千百年来的传统习俗。扬州灯彩多以小巧玲珑见长,色彩艳而不俗,以牛、羊角制成的明角灯(琉璃灯)为最,形式有宫灯、折灯、走马灯、动物灯、花卉灯等,造型优美,灿烂多姿。
1972年,扬州首创“孔雀开屏灯”、“金鱼吐泡灯”,在全国工艺美术展览会上展出。1992年,中央电视台与扬州市政府联合在河北涿州唐城外景基地举办了“扬州灯会”,送展的10组大型彩灯和千盏各式宫灯,把唐城装点得灿烂辉煌。“琼花仙子”、“霓裳羽衣舞”等大型组灯,以传统的“精、巧、细、活”绝技,结合现代声、光、电技术,给灯会增添了无穷的魅力,观者人山人海。[1]
灯彩,民间也叫“花灯”,是人们在喜庆节日寓意吉祥的装饰品,特别是每年元宵时节,孩子们提着七禽六畜各种图案和形状的传统花灯,欢腾着,跳跃着,光与火,新奇与欢欣,给节日增添了几分喜庆气氛和文化氛围。在江苏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扬州彩灯就榜上有名。灯彩是汉族传统的民间艺术,各地花色众多,格调各异,工巧优美,光彩熠熠。元宵佳节,不少地方都要举行彩灯展、花灯会。扬州的传统花灯式样繁多,具有独特的地方风格,久负盛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