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一中

家乡区县: 永州市祁阳县

1 学校概况祁阳县第一中学,简称祁阳一中,创办于公元1912年,坐落于巍巍天马山麓,滔滔湘江河畔,身依文昌古塔、万卷书岩。校内古樟成林,芳草如茵,风景秀美宜人。该校是湖南省重点中学,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校内古樟参天,芳草成茵,风景秀美宜人。  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8人,授课教师17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85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均能全部分组进行,多媒体教室、宽带网、有线电视网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2 历史沿革学校创建之初,名为“祁阳县立中学堂”,校址设城北九塘冲延寿寺,是祁阳县创办最早的中学。民国四年因经济支绌停办,前后招生两班。民国十九年,祁阳县政府筹复祁阳县中,未获批准,是年秋,创办“祁阳县乡村师范学校”,以城东文昌书院为校址。次年附设初中部,每年招生一个班,直至民国三十二年秋。前后招生12个班。民国三十二年秋,“祁阳县立中学”复办,以浯溪中宫寺为校址。民国三十三年秋,日寇陷祁,校舍炸毁,学校停办。民国三十四年春,“祁阳县立中学”与“祁阳县乡村师范学校”合并,成立“祁阳县临时联合中学”,以大江边三圣殿为校址,增设高中、高师二部,并设西北分校,以步云桥乔木塘为校址。民国三十四年八月十五日,日寇投降,“祁阳县临时联合中学”停办。学校迁回祁城,恢复学校原名“祁阳县立中学”,校址设城郊山川唐樟荘。民国三十五年春,学校迁至浯溪对岸第三被服厂,并接办“祁阳县乡村师范学校”两个初中班。民国三十六年八月建校浯溪。1950年“祁阳县简易乡村师范学校”并入“祁阳县立中学”,学校由浯溪迁至城东文昌书院旧址。1953年,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祁阳中学”,下期接收东安、祁东县转来的三个高中班。1955年9月,学校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60年9月, 学校改名为“湖南省祁阳县第一中学”(简称祁阳一中)。1970年10月,受县革委会委托,祁阳一中开办师训班,前后办了4届。1973年元月停办。1980年,学校被定为“湖南省体育传统项目学校”。1989年8月,接办县政协“振华中学”,招收高三复读学生,1991年9月因故停办。1992年7月,租借祁阳师范教室创办“文昌补习学校”,1996年7月停办。1989年9月,学校被定为“湖南省实验中学”。1995年12月学校挂牌“湖南省重点中学”。1999年2月,学校取得“英国剑桥大学商务英语(BEC)培训中心”资格证。1999年10月,被聘为“湖南省CAI课件开发协作单位”。2000年10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3 办学成绩学校素以学风严谨著称,多年会考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优秀率达80%左右,高考成绩居永州市领先地位。师生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项,承担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5项。学校先后获得“湖南省绿化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劳动教育技术先进单位”、“湖南省贯彻实施《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湖南省艺术教育先进学校”、“湖南省艺术先进学校”、“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文明卫生单位”、“湖南省优秀考点”、“湖南省劳技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等殊荣。  21世纪,学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坚持“学校的一切工作为了一切学生的一切”的办学宗旨,确定“精品立校、德育治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的办学策略,遵循“让优秀的学生更优秀,让所有的学生都成材”的办学理念;营造一个公园式、生态式的学校环境;打造一支学者型、专家型的教师队伍。科学规范、规范管理,育名生、出名师、办名校,力争跻身于湖南省A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和全国示范高中行列。

影子(2014-04-2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