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经济

家乡区县: 宝鸡市金台区

2010年宝鸡市生产总值976.09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4.20亿元,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614.42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增加值257.47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0.7:62.9:26.4。按常住人口计算,宝鸡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6124元,折合3945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6227元人民币)。全社会劳动生产率4.82万元/人。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471.30亿元,占宝鸡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8.3%。  2011年宝鸡市生产总值1175.7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8.56亿元,增长6.1%;第二产业增加值749.25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增加值297.94亿元,增长11.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1579元,折合5012美元(汇率为1美元兑6.3009元人民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578.51亿元,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9.2%。 产业介绍 宝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是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和三线建设时期重点建设的工业中心之一,苏联援建的156个重点项目,有7个落户宝鸡(包含兴平专区项目)。  宝鸡工业基础雄厚,工业门类齐全,是我国工业重镇。装备制造业优势突出,重型汽车、数控机床、精密磨床、电子仪器仪表、石油钻采设备、铁路桥梁及钛材、冰箱家电、烟酒等60多个产品销量居全国或世界同行业前列。2012年,以“宝鸡·中国钛谷”钛产业集群成功跻身科技部首批全国创新型产业集群建设工程试点名单。 宝鸡是西部工业重镇,国有企业比重大是宝鸡经济结构的显著特征。2000年以来,宝鸡推进和不断深化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和股份制改造为核心的国企改革,老国企们都重新焕发出新的活力。 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形成了 “一个主体(奶牛)、三大品牌(秦川牛、布尔羊、莎能奶山羊)”的畜牧业发展格局。2005年,已建成畜牧小区322个,奶牛存栏由2000年的3.99万头增加到15.02万头,畜牧业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40%,比“九五”末提高13.3个百分点。畜、粮、果、菜、药五大主导产业协调发展的局面初步形成。以34个农业科技专家大院为载体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基本形成,科技对农业的贡献率达到53.1%。县域经济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陈仓区跻身陕西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十佳县(区),凤翔县进入陕西省竞争力十强县。 基地建设 八大基地建设  (1)重型汽车和汽车零部件基地。重点抓好陕汽集团、法士特公司等企业建设,2011年,陕汽旗下唯一的微车品牌“陕汽通家”在宝鸡高新区汽车工业园建成投产。 (2)有色金属冶炼压延加工和矿业基地。以宝鸡钛业、东岭锌业、龙钢等为龙头,通过参股、收购、兼并等方式,带动有色金属产业向大规模、多品种、高科技、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3)数控机床制造基地。以秦川发展和宝鸡机床等为龙头,通过资本运营,组建机床工具集团,实现低成本扩张。  (4)石油装备制造基地。以中国石油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石油宝鸡石油钢管有限责任公司等为龙头,通过内引外联、资产重组。宝鸡钢管乃中华第一管,2009以来宝鸡钢管连续4年产值超100亿,宝鸡石油机械正在接近100亿。宝鸡钢管已建成世界第三条连续油管生产线。 (5)食品工业基地。以宝烟、西凤酒、太白酒、青岛宝啤、得力康、惠民乳品等为龙头,支持其通过资产重组做大做强,走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6)水泥及新型建材制造基地。以扶风冀东水泥、千阳秦岭水泥、岐星水泥、社会水泥、金德铝塑管业等为龙头,把新型建筑材料工业培育成该市工业新的增长点。 (7)电子仪器仪表及家用电器制造基地。充分发挥军工企业技术装备优势,通过资产重组和资源整合,带动电子通讯产业向高新技术领域拓展。 (8)医药产业基地。打造太白山药谷大品牌,以辰济药业、金方制药、秦明电子、秦岭制药、金麒麟药业等为龙头,加快医药基地建设,把医药产业培育成一个大产业。 畜牧产业区 突出奶畜、肉牛、肉羊、生猪、家禽五大畜种,构建四大畜产经济带。以陇县、千阳、陈仓、眉县、岐山、扶风、凤翔为重点建设20万头良种奶牛产业带;以麟游为中心,辐射带动凤翔、岐山、扶风、陈仓区西北部山区,建成100万只优质肉羊产业带;以扶风为中心,带动凤翔、岐山、眉县、陈仓、麟游等县区建成30万头优势肉牛产业带;以陈仓、凤翔、岐山、扶风、眉县为重点,发展生猪100万头头,禽1000万只,建成猪禽产
我怎么可能输(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