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浦区旅游

家乡区县: 广州市黄埔区

扶胥浴日
是宋代至元代羊城八景的第一景。黄埔地处珠江之滨,土地肥沃,交通(当时主要是航运)方便,开发较早。据史料记载,在晋朝,今黄埔港附近已成村落。隋唐时代,逐渐形成较繁荣的贸易集市—扶胥镇。《隋·礼仪志》记载:“开皇十四年闰十月,诏……东海于会稽县界,南海于南海镇南,并近海立祠。”说明南海神庙(又称波罗庙)始建于隋开皇十四年(594)。至唐代,已具规模,成为游览胜地。随着航海事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唐、宋时代的扶胥镇(今庙头村),已成为经济繁荣的集镇,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在南海神庙前面的小岗上建立的浴日亭,也就成为来往商人和文人墨客游览的胜景,并留下许多墨迹。[16]
黄埔云樯
是1986年评定的羊城新八景之一。指从黄埔旧港至新港连绵数公里的珠江及两岸景观。黄埔自古以来是国际闻名的港口。古代的扶胥镇(今南岗庙头附近),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是古羊城重要的卫星城。古代扶胥镇上的南海神庙和浴日亭在宋代、元代被推崇为羊城八景中的第一景,即“扶胥浴日”。如今,黄埔以百倍于扶胥镇的姿容崛起,出现了“黄埔云樯”的壮观:浩浩大江云集着数不清的船只,远洋巨轮往来不绝;珠江岸边,万吨级码头一个接一个;码头上排列着数百台龙门吊。[16]
波罗庙会
逢农历二月十一日至十三日为波罗诞期,十五乡各家各户都包粽子或做包点,比过春节还要热闹。有些乡还请省港名班粤剧团演戏助兴,同时行宫菩萨出会游行到各乡,你来我往,到南海神庙朝见洪圣大王,每个乡菩萨巡行都有一百几十人,有锣鼓柜八音,还有旌旗牌匾、耳扇、铜锤、关刀、剑、戟等。还有武装轮流护送。各乡设立贡台,摆上茶、酒、水果、斋料、包点、烧猪、鸡、猪肉、香烛等,等待菩萨游行到来享用。诞期各地善男信女前来参神,吸引了邻近东莞、增城、番禺、顺德、中山、南海和广州市等地的群众前往游览。届时江面船艇停泊,东至黄埔新港,西至文冲船厂,人山人海,热闹非常。建国后,庙会期间虽然不再有菩萨巡行,但到南海神庙观光(俗称“游波罗”)的人每天数以10万计。[16]
茅岗鹤林
位于广州市黄埔区大沙镇茅岗村。茅岗鹤林共有2处:一处是元贝鹤林,位于茅岗村委会侧旁,占地约30亩,有鹤2000多只;一处是坑头鹤林,位于茅岗坑头仓下村后背的小山丘上,占地约40亩,有鹤1000多只。茅岗鹤林是对这2处鹤林的统称。从得名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78年,鹤林被列为广州市风景保护点。
茅岗鹤林栖息的鹤类,主要有:麻鹤、蓑衣鹤、白鹤、银鹤,麻鹤最多,蓑衣鹤和白鹤次之,银鹤较少。一年之中,鹤群约有8个月时间眷恋茅岗鹤林。每年从10月下旬起,鹤群便成群结队离林,飞往东南方越冬,直至阳春三月才飞回茅岗鹤林。据说,一百多年前,有位归侨从海外带回一对白鹤,笼养家中,后因疏忽,白鹤离笼而去,投向村外林中栖息,繁衍后代,形成鹤的世代家族,茅岗人视为吉祥,奉为“仙鹤”。村人约定俗成,把鹤林列为“风水地”,严加保护,不准伐木和行猎,因此形成颇有名气的茅岗鹤林。[16]
街心花园
地处大沙地中心,建于1989年,占地面积2750平方米,总投资41.5万元。花园以南岗镇的花岗石为造景材料,主景石是2个翩翩起舞的“少女”浮雕——象征黄埔区太平昌盛,苍劲有力的行书“展宇”二字刻在大石上。[16]
绿岛
地处中山大道与大沙地西路交接处,是广州市十大进出口的绿化工程之一。该工程于1990年规划筹建,1991年6月建成,占地面积2400平方米,总投资80万元。绿岛以“萌芽”不锈钢雕塑为主景,形似一棵刚刚破土而出的幼苗,含苞初放的鲜花。绿岛四周的方钢围栏,配有展翅海鸥和大锚浮雕。象征着黄埔这个现代化的港口新城区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乘风破浪,展翅腾飞。

英强左鱼婷右小胖(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