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媛 :心里治愈日记

家乡区县: 南充阆中市

2011年,一部翻拍自儿童性侵事件的《熔炉》在韩国电影界名声大震,影响广泛,为此,韩国还特别修改加重性侵害犯罪处罚条例。而今年同样一部关于性侵的韩国电影《素媛》让我们重新把视线聚焦这里,不过相比《熔炉》黑色悲情,本片是以更加现实的局面,辅以温情的姿态,给予观众更加丰富的情感思考,片中主角小女孩沁人心脾的样貌,则让电影显得更加出众。

如同其他犯罪题材的电影一样,《素媛》剧情走向一脉相承,故事也不谋而合。只是遇到坏人的那一刻,小女孩素媛不哭、不闹,甚至还想着坏人没带伞该怎么办。但万万没想到,接下去的那刻,命运的摧残即向她残忍袭来,替往后的生活带来无可抹灭的伤害。本片以现实题材入手,涉及媒体对受伤害者的二次伤害,家庭关系的变化,社会支持的彰显,心理治疗的干预,但最后在无耻的当事人和残酷的现实面前,一切还是那么凝重。面对法制的不完善,个人力量在不公正的法制判决面前显得极度无力,并且加上罪犯的狡辩和不思悔改,更是让人气愤不已。

不过幸好电影没有停留在此伤痛中太久,尽管面对外界的险恶,虽无能为力,全片却依旧贯彻鲜明的正面力量。好比由薛景求饰演的父亲,则是以充满细致化的表演,将痛苦、​​恐慌,和关心孩子的表现崭露无遗,令人赞赏。在凶残的犯罪面前,亲人、朋友之间的情感纽带才显示出他伟大的力量。

在这之外,韩国男人给人的刻板形象,无非是大而化之,不苟言笑,从影片中得知,对这个家庭的事务显得疏远。然而,当悲剧发生后,无论眼泪和汗水,早已融为一体,随即抛开过去,正向展开的复原行动,才更开启他重新定义自己身分的契机。

可以说,对韩国电影的印象,在于习惯全盘放大情绪,更有所谓的煽情说法。 然而,《素媛》虽然也逃脱不了这样的调调,但影片好在能够反映社会也反映人性,并不完全是所谓的励志到底。

《素媛》一片大致上给人一种不算太过悲伤的观影过程,甚至有种笑完又哭,哭完又笑的情绪。电影带着《熔炉》的愤怒与复仇,但相较以往的,则是宽恕。导演让小女孩素媛以接近圣女的姿态反衬这个社会的丑陋与黑暗,最后得以脱胎换骨,重新生活。

“最疼痛的地方,开出最温暖的花朵”是电影的宣传词,而电影的功力在于即便观众并无亲身经历,却能让人身历其境。对孩子们来说,他们是最真实的一面镜子,反映了这个世界的善与恶,即便他们对许多事情根本一无所知,如同素媛的好朋友那句“如果我跟她一起上学,那么事情就不会发生了”那样,单纯、怜惜,又充满纯真。

电影带来的亲情显然无可避免,好比伤痛欲绝的母亲,对照出冷静处理的父亲,为了孩子,不惜开始改变自己的作息。这无疑让人更加确信,当遇到问题时,家人、朋友,甚至邻居都是最愿意伸出双手来帮助你度过难关的。

这部获得去年(2013)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影片的《素媛》,以小博大,力克大导演奉俊昊的《末日列车》也就顺理成章了。顺势将这类电影一举推向全新高度,让《熔炉》未能完成的,《素媛》将一并补上。

金小在(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