栖灵塔是早在隋文帝仁寿元年(公元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塔内供奉佛骨,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
1980年,鉴真大师塑像回扬“探亲”,谷界人士倡议重建栖灵塔。1988年,大明寺方丈瑞祥法师在该寺东园选址重建栖灵塔并立奠基石。端祥法师圆寂后,能修法师主持大明寺工作。于1993年8月27日开机钻探。不久栖灵塔将以空前之新貌展现于人间。
隋文帝仁寿元年(601)于大明寺内建栖灵塔, 塔高九层,雄踞蜀冈,塔内供奉佛骨,
谓之佛祖即在此处。本焚僧大觉遗灵之言,故称“栖灵塔”。隋唐时期,扬州的政治经济发展甚快,已成为全国第三大都会,繁华仅次于长安、洛阳。唐代著名诗人李白、高适、刘长卿、刘禹锡、白居易等均曾登临栖灵塔赋诗赞颂。唐代大诗人李白登临此塔后,曾在诗中赞叹道:“宝塔凌苍苍 ,登攀览四荒”,称赞宝塔气势磅礴。诗人白居易、刘禹锡在登栖灵塔后,也有诗歌描述该塔。白居易写诗道:“半月腾腾在广陵 ,何楼何塔不同登。共怜筋力尤堪任 ,上到栖灵第九层 ”。
刘禹锡诗写道:“步步相携不觉难,九层云外倚阑干。忽然笑语半天上,无数游人举眼看 ”。 可惜在唐武宗会昌三年(843)一代胜迹化为焦土。古往今来观光者无不感喟怅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