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灯会——元宵灯会与花灯会
最早的灯会来源于元宵灯会与花灯会。唐代《开元遗事》云:“韩国夫人,置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可见,光明夺目色。”至宋中叶,上元赏灯之风,从宫廷普行于庶民。《明皇杂录》云:“上在东部,过正月望夜,有匠工毛顺,巧思结彩为灯场二十间,高有五十尺,悬朱玉、金银,风之锵然。”佛山元宵灯节习俗历史悠久,明代已盛行。康熙《南海县志》载:“上元作灯市,剪彩为花,张灯五夜。烟火、秋千萧鼓载道,游人达曙。”《佛山忠义乡志》记载了“纸马火龙”、“柚灯纱笼”是民间秋色盛会和元宵灯节习俗的主要项目。
佛山狮头是佛山传统的民间艺术工艺品,历史悠久,工艺精美,是我国南方狮头艺术的代表。佛山狮头的造型、色彩、装饰及扎作工艺都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强烈的地方特色,被公认为东方民间艺术的代表作之一。广东醒狮,俗称“南狮”,是狮子舞中最具影响力的一种,以其狮头、狮被及其与之配套的锣、鼓、钹的运用构成意象色彩十分浓厚的外部形象,又由其舞者的意念、体能、技巧形成狮舞的若干程式,营造出吉祥、热闹的气氛,满足各种喜庆场面的需要。在广东醒狮中,各地的源流、形象、舞法略有差异,均来源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其中尤以佛山醒狮为代表。历史上,中原地区多战乱,、中原地区人民曾有三次大迁徙,岭南是其主要落脚地之一。中原人民的南迁,其必然带来中原的文化,带来了人民群众喜爱的舞狮,这是顺理成章的。在《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广东卷)"醒狮"一章中称:"据传,佛山是醒狮的发源地。"(注:佛山原属南海县管辖)醒狮舞的动作与套路:据老艺人讲,舞狮的步法完全采用南拳武功之四平马、子午马、麒麟步、跳步、座盘步(即老树盘根)、翻身、翻滚等。这些动作硬桥硬马,刚劲有力,步法稳固,落地生根,凡学舞醒狮者,必须先学南拳,以打基础。舞醒狮的表演程序是:出洞、下山、过桥、饮水、采青、醉睡、醉醒、上山、玩球、大头佛戏狮„„采青是高潮。采青分"采高青"和"采地青"。"采地青"又分水青、蟹青、桥底青、拆字青等。套路丰富,多姿多彩,技巧高,难度大。此外,还有"狮子花灯"、"狮子吐球"、"大头佛引狮"和近代发展起来的竞技性极强的"高桩狮"、"梅花桩狮"和"狮子走钢丝"等绝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