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30亿元,增长1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8亿元,增长15.8%;固定资产投资938.5亿元,增长27%;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60亿元,增长2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5亿元,增长1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5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778元,分别增长10.5%和12%。[5]
工业
2011年举办了中华张姓受封纪念大会、中国大型企业台资
濮阳工业
企业濮阳投资洽谈会等自主招商活动。与中石化、中石油、中国航天工业集团、中国兵器集团、华润集团等18家央企达成了战略合作意向。与中原油田、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823家,新增企业112家,新增增加值30亿元,创历史新高。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297亿元,实现利润220亿元,增长20.8%。全市8个产业集聚区完成投资509亿元,增长33%,完成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6]
农业
2011年发放涉农补贴9.6亿元。粮食总产251万吨,增长0.82%。新增塑料大棚、日光温室4241座。林下经济达到15.3万亩。畜牧业总产值70亿元。127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20亿元,利税8.7亿元。投资1.1亿元的金堤河干流二期治理工程获准立项,中央下达投资9070万元。完成了渠村、南小堤、彭楼三大灌区配套工程。完成了台前梁庙沟干流及马颊河北里商闸至高庄闸段治理任务。完成了第三濮清南北延工程。荣获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市级杯十一连冠。新改建农村公路253.5公里。农村劳动力转移70.2万人次,实现劳务收入63亿元。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
8社会事业
编辑
教育
1983年9月1日建市的时候全市有普通高中21所,在校生13700人,一半分布在农村。市一中、市实验小学和市直幼儿园于1986年建成投入使用,市政府又新建了市第二实验小学、市实验中学、市实验幼儿园,并于1988年实现招生。1986年,全市职业中等学校已发展到9所。1989年后,市杂技学校、卫生学校等中等专业学校相继成立。2000年濮阳市出资收购了濮阳轻纺职业中专(民办),改建成濮阳市第二高级中学;将原濮阳市第二师范学校改建成濮阳市外国语高中,同时在濮阳市职业中专增设综合高中部,市城区普通高中年招生能力从1999年的2700多人增加到4000人,基本普及了高中阶段教育。2003年,全市迅通过新建、改建、扩建建成10余所普通高中,有效增加了普通高中教育资源。[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