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味道

家乡区县: 汕头市潮阳区

   说起潮汕味道,真的是独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作为土生土长的潮汕人,就让我介绍一些我们地区家喻户晓的美味特产小吃。如果你有来潮汕又是一名不折不扣的吃货,那么一定要品尝一下当地的美味,会让你不枉此行,留下美好的回忆。

   粿,按辞书解释,是一种米食。无米之粿,又是什么样子呢?古时候,潮汕人多地少,是个严重的缺粮区。为填饱肚子,潮汕人想尽办法。心灵手巧的潮汕妇女更是花样迭出。属话说,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潮汕却难不倒巧媳妇,“无米粿”便是潮汕姿娘变花样做出来的无米之炊。

    无米粿,又称韭菜粿。顾名思义,是包韭菜的小吃,感觉有点像北方的韭菜盒子,但形状、外皮的用料又不尽相同。无米粿大小跟桌球差不多大。

  

 

    无米粿的粿皮特别讲究,无米粿的皮是番薯粉做的。其制作方法是,先将番薯粉加入等量的清水,搅拌均匀;锅中放入清水(清水的量是番薯粉的两倍),放炉上烧至水沸,加入白矾( 1000 克水加入5克白矾),倒入番薯粉,搅拌均匀,成稀饭一样的糊状,待其半熟的时候,即端离炉子,待其凉后凝结即可使用   通过揉捏一番即为无米粿皮,再包着切成细细粒的韭菜;用手捏成一个个像桌球差不多大的粿,放入锅中蒸熟后,再放到平底油锅上煎至表面呈金黄色即可食了。

   无米粿与潮汕特制的辣椒酱是最佳搭配。辣椒酱不甜不是很辣,有点咸。用筷子夹一个无米粿蘸点辣椒酱,放入嘴里轻轻一咬,你会觉得外皮很酥脆,再咬深一点,你会觉得韭菜的菜汁及辣酱的浆汁混合在一起,由于特别的烫嘴,以至你不得不张开口呼出腾腾的热气,又迫不及待狠狠咀嚼几口,霎时,顿觉无米粿的味道满嘴生香,怎一个“正”字了得。

    听老辈人说,小时候一个无米粿5分钱,2角钱能吃5个(买4送1)。现在的无米粿一个5角钱,即一元2粒。亲们,若你到了潮汕一带要品尝这种潮汕小吃哦。

  “卖糖葱薄饼啦……”以前潮汕地区的街头小巷,时常传出如此吆喝叫卖声,虽然这种潮汕小食现在已经渐渐遗忘在城市的周边,但偶尔某个街头巷尾还是能见到有摊档售卖“糖葱薄饼”、或推着辆单车在叫卖“糖葱薄饼”的身影。
  糖葱薄饼,是一种潮汕的小食。糖葱薄饼顾名思义就是“糖葱”和“薄饼”两种食品合二为一。糖葱薄饼,是由一层圆形的薄饼皮包住里面的长条状的糖葱,形状是跟名字很相符的。糖葱是长条状,中间有许多通孔,像是多个葱孔并排粘在一起,颜色雪白,所以叫糖葱。而薄饼皮是在一炉上烙熟的,也是白色的,很薄的一张圆饼。糖葱撒上芝麻,用薄饼包起来,就可以吃了。一首古老的潮汕民谣总是会把人们的思绪拉回到上个世纪,那些关于“糖葱薄饼”的记忆。 

    先说说糖葱。做糖葱的主要原料是白糖,要先在锅里熬煮成饴,冷却到合适温度后才趁热拉打。拉糖的动作很象北方的拉面,但糖的韧性大,需要一头固定才好借力。我小时候看到的多是利用钉在木电线杆上的钉子,每次将糖条中间往钉子一挂,拉长之后两股合在一起又往上挂。这样不断重复拉打,不断将空气包含在糖里面,直到变成白色的中空长方形糖条。然后切断成小指长的段段,成为香酥甜脆的“白糖葱”。糖葱,顾名思义就是有葱孔而且象葱白一样洁白的糖块。
 糖葱吃起来松松脆脆,入口即化又不沾牙,实在太好吃了。美中不足的是吃时老要掉糖屑,于是有了薄饼卷糖葱。
 说到薄饼,也许很多人就会联想到吃北京烤鸭时用来包馅的那种薄饼。但潮汕的薄饼要更薄,大约十来张叠起来才相当于北京薄饼一张的厚度。潮汕薄饼也不是用擀面仗辗压出来的,而是用一种特殊的方法做成的。做薄饼的人一手捧着稀面团,往热锅底一抹收回,被粘住附着在锅上的薄面层随却凝固成饼,于是另一手即将薄饼揭起叠放在旁。如此一抹一收,一揭一放,十分地快捷。

   粽球 跟其他地方的粽子不太一样,潮汕最出名的棕子是老妈宫棕球。粽球产生初期采取的是甜咸双拼料馅,甜馅主要由假豆沙(咖啡渣熬烂后加红糖)、冬瓜片组成;咸的部分中有大片猪头腮(约手掌大小)。由于料足个大,适合当时人们填饱肚子的要求,因此深受欢迎。

 

潮汕谚语“老妈宫粽球——食定正知”(意为东西要尝过了才知道滋味)最初正源出于此。

 

MYR233(2014-12-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