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名吃——朝天锅

家乡区县: 潍坊市潍城区

【典故】
朝天锅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的民间早市,据说与郑板桥有关。当年,郑板桥治理潍县时,对民间疾苦十分关心。某年腊月,他微服赶集以了解民情,见当时潍县赶集的农民吃不上热饭,便有人在集市上架起大铁锅,为路人煮菜热饭,锅内煮着猪下货、肉丸子、豆腐干等。汤沸肉烂,顾客围锅而坐,由掌锅师傅舀上热汤,加点香菜和酱油等,并备有薄面饼,随意自用,因锅无盖,人们便称之为“朝天锅”。
【发展】
潍坊朝天锅经不断改进于1997年分别被中国烹饪协会、山东省贸易厅认定为“中华名小吃”、“山东名小吃”。随着商业的发展,朝天锅已遍及全市,如今已发展成为“朝天宴”。此宴用鸡肉、驴肉煨汤、以煮全猪为主,有猪头、肝、肺、心、肚、肠,再配以甜面酱、醋、酱油、疙瘩咸菜条、胡椒粉、葱、姜、八角、桂皮、盐、香菜、香油、青萝卜条等十几种调料和冷菜。食客们坐在一张特制的餐桌周围,桌中央有一口直径50厘米,深65厘米的大锅,锅口与桌面齐平,锅底有特制燃料。圆桌有一缺口,服务员在缺口处,根据客人的要求将锅内的肉舀出、切好,供客人慢慢品尝。“朝天锅”肥而不腻,营养丰富,味美可口,汤清淡而不浑浊,加以薄饼配用,其味无穷。
最有名的一家叫重庆朝天锅,有潍坊的胜利大街与文化路交界的地方,店主姓韩,是祖传,他的店每日顾客盈门,另一家是他的弟弟开的叫韩邦朝天锅,但味道要差一点。另外一家叫老潍县朝天锅,店主姓高,中央台专门做过报道,开在潍坊的一家高档商场世纪泰华,味道还可以。(其实每家店的味道都会有点不同,但是各有各的特色。没有品尝过,谁也不知道,哪家的味道适合自己,另外每家都会有些自己的特色,可能是别店没有的朝天锅。)
排除广告因素以外,我还是认为长松老店好,韩记朝天锅现在不怎么样。另外吃这个到一些小店也不错,做的味道很地道。例如我经常去世纪泰华后面巷子里的一个小店吃,是个夫妻店,名字叫做张朝天锅。做的味道很好。
一九九七年十二月,经潍坊市三产办和山东省贸易厅推荐(此前已获“山东名小吃”称号),十笏园宾馆带着“朝天锅”参加在杭州举办的全国首届“中华名小吃”认定会,以其鲜明的民族特色,特有的原料取材特点,广泛适用于大众消费等条件,被中国烹饪协会认定为“中华名小吃”。“朝天锅”这一潍城饮食文化的成果,迅速传遍了全国,在饮食界一提起“朝天锅”,人们马上就会想到潍坊,一提起到潍坊吃什么,很快有人就提到吃朝天锅”。在潍坊一提吃“朝天锅”。用地方名吃招待客人,人们马上会说到潍城去,到十笏园宾馆去。
从过去年代在集市野摊上的“朝天锅”,到今天成为“中华名小吃”,潍城“朝天锅”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潍城饮食文化发展史的缩影。区别于宫廷宴筵等所渭“贵族化”饮食,潍城的饮食文化一起根就是平民大众的饮食文化,这也是它具有持久生命力的深刻根源。它的发展是为了瞒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的需要,是与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密切相关的。从“朝天锅”这个“土耍”,发展到“中华名小吃”,这种升华,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的,也从一个方面验证了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这个真理。
“朝天锅”的发展前景,有其独特之处。一是真正具有潍坊地方特色的名菜、点品牌不响,知名度不大,“朝天锅”可填补“空白”;二是“朝天锅”的名牌效应,使潍坊的饮食文化发展提高了新的层次。特别是自十芴园宾馆的“朝天锅”走出潍坊,走向全国的“山东名小吃”、“中华名小吃”荣誉称号获得之后,的确给潍坊增添了光彩,带来了效益,使潍坊饮食的知名度一夜之间誉满全国,带动了旅游业、餐饮业和各项服务行业以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民间组织潍坊烹饪协会与各地烹饪协会的互相交流。

潇潇风扬(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