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瑛(1929-),教授,中国著名女指挥家,建国后第一位女指挥家,福建永定人。厦门爱乐乐团艺术总监,曾任中央歌剧院首席指挥、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主任,是爱乐女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并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的常务理事。
六岁学习钢琴,十四岁登台演出。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并向苏联专家学习合唱指挥。1960-1963年去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并向苏联国家歌剧院指挥海金和莫斯科音乐剧院的指挥依·波·拜因学习歌剧指挥,在指挥歌剧《托斯卡》、《茶花女》中获得好评。回国后曾在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任教,后调中央歌剧院任乐队首席指挥,先后指挥过中外大型歌剧《阿依古丽》、《护花神》、《夕鹤》、《茶花女》、《第一百个新娘》及音乐会管弦乐作品。指挥风格热情奔放,气魄雄伟,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是中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
郑小瑛自幼爱好音乐,1947年考取北京协和医学院后,在金陵女子大学生物系就读,又在音乐系主修钢琴。1949年先后在开封和武汉的中原大学(现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文工团工作,1952年被保送到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55年2月,中央歌舞团合唱队特地从苏联请来了合唱指挥杜马舍夫进行指导。当时中苏关系正处于蜜月时期,热心的苏联专家主动提出,他可以办一个指挥培训班,帮助中国培养合唱指挥人才。正是这个培训班,将郑小瑛带上了指挥家的道路。
在由全国各地选拔而来的25名指挥班学员里,只有郑小瑛一位女性。而她的天赋与勤奋,即使在这个优秀的集体里也是突出的,因而受到过杜马舍夫的多次表扬。1956年夏天,郑小瑛结束了指挥班的学习,回到中央音乐学院。就在这一年,新中国第一个专业指挥系——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成立了,学院破格让她在作曲系继续完成学业的同时,也在指挥系当兼课老师,并担任全校合唱团和红领巾管弦乐队的指挥。1960年到苏联留学,就读于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thcaikovsky)音乐学院,进修歌剧、合唱指挥专业。1962年在国立莫斯科音乐剧院指挥了意大利歌剧《托斯卡》(tosca)获得成功。她的指挥热情奔放、严谨细腻,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被公认为国内出色指挥之一。1978年以来,她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演出的指挥,并指挥演出了中外歌剧《护花神》、《第一百个新娘》、《茶花女》(the fallen woman)、《夕鹤》、《卡门》(carmen)、《费加罗的婚礼》( Las bodas de Figaro )、《蝴蝶夫人》(Madama Butterfly)、《塞尔维亚理发师》(IL BARBIERE DI SIVIGLIA)等;还曾与中央乐团、上海交响乐团、中国广播交响乐团、中央歌剧院等十多个交响乐团合作举行音乐会,她指挥的一些歌剧如《第一百个新娘》、《草原之歌》、《卡门》、《阿依古丽》及欧洲歌剧合唱精粹、与第34届帕格尼尼比赛获第一名的吕思清合作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以及一些中国交响乐作品和歌剧,已被制成唱片磁带,发行于国内外。
这便是第一指挥家郑小瑛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