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忠党——张鼎丞

家乡区县: 龙岩市永定县

在此,我将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位在平凡中孕育伟大的人——张鼎丞(1898年~1981年)闽西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福建永定人。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解放战争时期,任华中军区司令员,在山东工作期间,中共中央华东局常委、组织委员会书记等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任中共福建省委书记兼省人民政府主席、省军区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华东局第四书记,华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华东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兼政法委员会主任、中共中央组织部第一副部长。1981年12月16日病逝于北京。

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并领导了龙岩、永定、上杭等县的农民武装暴动。1928年6月领导永定县农民武装暴动,建立苏维埃政府,进行土地革命,并组成一个营的红军部队,任营长。后历任中共闽西特委委员、中共闽西特委组织部部长、闽西暴动委员会副总指挥、闽西工农红军第七军第19师第57团团长,中共闽西特委军委书记,第四军第4纵队党代表。参加古田会议后,率部转战赣南、粤东北,反击国民党军“会剿”。1930年后,历任闽西苏维埃政府主席,闽粤赣边红军学校政治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兼土地人民委员,任福建省苏维埃政府主席。1934年秋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后,留在闽西地区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中央江西分局委员、闽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抗日战争时期,任中共闽粤边省委书记、新四军第二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党校第二部主任。

几十年来,张鼎丞同志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兢兢业业、勤勤恳恳,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胜利,进行了坚持不懈的斗争,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从而受到党的表彰,赢得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尊敬。张鼎丞同志是一位品德高尚、党性很强的共产党员。他心里总是不忘人民,始终不渝地保持同群众的密切联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廉洁奉公。他一贯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无论在白色恐怖下自己的亲人都惨遭敌人杀害,还是在自己身处逆境蒙受诬陷的时候,始终保持了共产党员的革命信念。他精心维护党的团结和统一,不计较个人恩怨,不嫌弃犯有错误的干部,对待同志心平气和,热情诚恳,宽以待人,严以责己,自己学而不厌,对人诲人不倦。他一贯坚持调查研究,实事求是,发扬党的优良传统。1973年患病以来,他以坚强的毅力同疾病作斗争,继续为党做了力所能及的工作。张鼎丞同志积极响应和推动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主动向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请求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受到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张鼎丞极为关心农村,特别是老区的生产和建设,虽然身居高位,但极为体贴民情,习惯了往基层跑。他多次强调,共产党的干部“都是为人民服务的勤务员,人民生活得怎么样,是头等大事”,“应当把人民的生活时刻挂在心头”。他永葆“人民最好的勤务员”的本色。1953年、1958年和1961年,他三次回到闽西老区,搞调查研究,并指导工作。晚年身患重病住院时,他还渴望回福建、回闽西走走看看,那片生养他并长期战斗过的红土地让他魂牵梦绕。张鼎丞同志生前曾向中央要求,在他逝世后办丧事要从简,不要搞遗体告别,不要开追悼会。他这种移风易俗的革命精神是十分可贵的。

1981年12月16日,从客家山乡跃出的千里马——张鼎丞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魂兮归来。1982年1月1日,一架草绿色的“安二”型飞机,沿着“客家母亲河”——闽西汀江两岸缓缓低飞,张鼎丞的骨灰,撒落在他深爱着的热土。他是客家山乡的儿子。他又回到了客家山乡。

张鼎丞,我们对他最后的评价:他是一位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他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

书生(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