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经济开发区创建于1992年7月,1994年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开发区。总规划面积56.82平方公里(其中,海盐港区6249.6亩,折4.17平方公里),辖11个行政村(社区)和1个集镇居委会,常住人口5.1227万,其中户藉人口4.1645万,已建成的和正在建设的工业园区有外商投资区、海丰民营工业园、海兴民营工业园和标准件工业城。
海盐经济开发区已引进各类项目295个,总投资10亿元,其中外资项目27个,合同利用外资5251万美元。聚集了以电子、建材、轻纺、机械为主体的产业群,形成了环境优美、设施齐全、功能完备的现代化工业区。[1]
初创时,开发区位于县城武原镇之北,规划面积为4.41平方公里。1994年8月,经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经济开发区,控制面积扩大到9.4平方公里。至2003年底,9.4平方公里的规划区已基本开发完毕。这期间,建起了占地514.37亩,总投资1.999亿的标准件工业城,成为浙江省“十五”特色工业园区。建成了占地80亩,总投资8000余万元、集服务、转化和孵化功能于一体的科技创业园。成为全县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新的增长点。[1]
2002年9月,因杭州湾跨海大桥建设,经省政府批准设立海盐杭州湾大桥新区,为开发区的扩容部分,规划控制总面积为25.7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面积为12.5平方公里。2004年1月,县委、县政府指示开发区“退出老区、开发新区”,并将大桥新区内的东港、新海、新城、西塘、曙光、王庄等6个行政村及成建制的西塘集镇居委会委托开发区管理,实行镇区合一开发建设体制。2007年2月,海盐港区并入开发区,形成“以港促区、以区促港”联动发展的新格局。2010年10月,海盐县行政区划调整,原西塘桥镇永宁、刘庄、大宁、海塘、八团等5个行政村(社区)并入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区域总面积扩大至56.82平方公里,其中港区4.17平方公里。[1]
近年来,海盐经济开发区紧紧抓住杭州湾跨海大桥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带来的机遇,通过重新整合自身潜在的资源,形成了开发建设的新优势,成为浙江省环杭州湾乃至长三角经济圈临港型新兴产业发展新的黄金宝地。
海盐经济开发区以“21世纪钱塘江北岸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工贸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化新城区”为目标,重点推进外向型经济和民营经济发展,致力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掀起“第二次创业”的高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