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鱼,又称细鳞鱼,是宁海凫溪一带特有的名贵鱼类。 宁海香鱼喜生活在底为石砾、多深潭、水色清澈、水流湍急的溪流水域,无腥而带香,食味鲜美。最大体长在200毫米左右,最大体重在200克左右。每年 9-10月集群降河,10-11月便在溪流下游入海口的浅滩石砾急流处产卵繁殖,产卵后亲鱼大多死亡,粘性的卵粘附在石砾上孵化。孵化后的鱼苗随水入海越冬。翌年3月底至5月上旬,幼鱼陆续上溯至淡水溪流中肥育成长。香鱼性成熟期为一年。
宁海县香鱼养殖场位于宁海县西店镇凫溪村,成立于2001年,本养殖场养殖中国地域性珍惜特产“凫溪香鱼”。 “凫溪香鱼”是全国生态示范县---宁海北乡的一条由天然矿物泉水匯集而成的溪名为凫溪的溪流中盛产的一种鱼。此鱼因背部有一“香枝”,特具香味,经火烤炙,香气外溢,使鱼通体色泽光亮,成金黄色,香味芬芳,顾称香鱼。据历史记载乾隆皇帝当年私访于宁海,亲定凫溪香鱼为贡品,所以民间把凫溪香鱼也称“钦定香鱼”。本场每年出售活鲜香鱼100吨,香鱼干3吨,年营业额600多万。
凫溪香鱼的历史悠久,宋端平二年(公元1235年)进士储国秀所作《宁海县赋》中便有记载。清乾隆三十九年(公元1774年)宁海知县徐恕曾作诗描绘:“凫溪渡日夜捕鱼,王水清波画不如,何事秋风鲈鲶尾,芳鳞三寸是香鱼”。宁海香鱼资源较为丰富,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人工繁殖香鱼获得成功,为香鱼生产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到凫溪吃过香鱼 后,觉得味美,临走时还带了一些,从此凫溪香鱼就成了贡品。除食用外,香鱼还可作为观赏游钓鱼类。1992年,台湾客商曾来我县钓过此鱼。
近年来,由于凫溪中的生态环境遭到破坏,香鱼几乎绝迹,为了让香鱼一直香下去,经过一番努力,终于可以将这种珍贵的小鱼得以延续,养殖户们在成功养殖香鱼的同时,在凫溪中也放入了一些香鱼,希望凫溪能够恢复到原先的生态环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