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廊”,湄江河畔茶文化风情廊。风情廊由三处景点组成一幅茶廊风情画,第一处位于湄江大桥对面的连片茶园,其中最大的一片为打鼓坡山,面积达3000多亩。登临打鼓坡,茶山“年年岁岁茶相似,人间四时景不同”,不仅可赏茶山风光,且可览山海苍茫及湄江河如玉带绕城之美。第二处位于湄江大桥下游近城区湄江岸边,但见彩旗招展,茶舍座座,茶客川流不息。品茶是湄潭市民的时尚消费,湄江河畔万人品茗,盛况空前,已形成具有湄潭地方特色的茶文化风情廊道,也是外地游客的好去处。第三处为琴洲景区,位于县城东西2千米,占地广阔,标志性景点为湄江河中的琴洲岛,主要为田园风光及茶园生态风光。
“一节一会”。湄潭曾举办过影响较大、别开生面的大型茶文化活动,盛况空前,取得了良好效果。2001年4月28日湄潭县委、县政府和贵州省茶叶科研所共同举办了“贵州遵义·湄潭首届茶文化艺术节暨经贸洽谈会”,开展了第一个"以茶交友、以茶繁文、以茶兴业"的大型主题活动。会上成立了“西部茶业论坛”,出版了《中国·西部茶业论坛文集》,公开选拔了茶城公主及十佳茶乡姑娘,扩大了茶乡湄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翻开了湄潭人民齐心协力打造中国西部茶海,发展茶文化旅游的新篇章。今年又举办"国家农业部定点市场(贵州·湄潭西南茶城)揭牌仪式暨贵州省名优茶评审会,对加快湄潭茶叶产业化步伐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
“一所”,贵州省茶叶科学科究所。早在1939年,国民政府就已在湄潭设立中央级的“桐茶研究所”,解放后,由于湄潭茶叶在全省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在湄潭县城内建立了省级的茶叶科学研究所,专事茶叶的科研、种植和推广,为建立湄潭茶叶科研中心,举起了一面旗帜,近期,茶科所又成立了茶文化研究中心,今后茶科所必将在湄潭茶文化旅游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海”,永兴茶海公园。全国最大的茶海公园。位于贵州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的永兴镇,据湄潭县志载:“永兴镇万商辐凑百货云集,黔省一大市镇也”。永兴镇距湄潭县城东北方向23公里,国道326横贯其间。现在连片茶园近万亩,占地面积7平方千米,为全国最大的连片茶园,已规划为茶海公园。园内地貌多为低矮丘陵,茶树种植依山顺势,绿野遍地,环顾四周,绵延不尽,是典型的生态绿色产业。永兴茶海是贵州茶叶种植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之一,从上世纪60年代这里建成的省级国营湄潭茶场,是国内当时最大的三大农垦茶场之一。此处是开展茶文化生态旅游的最佳景点之一。
“一村”,核桃坝村。核桃坝茶叶农庄--中国茶叶第一村,位于湄潭县城东南角,距县城10公里处的湄江河东岸,总面积12平方千米,821户,3210人,现有茶园面积4200亩,其中优质茶园3800亩,人均拥有茶园1.3亩,核桃坝优质茶一枝独秀,产量高,亩产经济效益是全国名茶基地之首。该村家家户户以种茶制茶为主业,进入农庄,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绿色的茶园,茂密的森林,生态环境极佳,核桃坝村因种优质茶、制优质茶脱贫致富,步入小康,曾被新闻界誉为“中国茶叶第一村”,原党支部书记、劳动模范何殿伦为人楷模,曾受到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三代领导的亲切接见,并为中共十四大代表,该村为全国、省、市、县先进基层党组织,在省茶科所专家的帮助下,种茶、制茶、繁育良种,已成为该村的经济支柱。该村民风淳朴,家家户户以茶交友,以茶待客,已成为该村的一大特色。每年国内参观者数以万计,今后仍将是湄潭茶文化旅游优势中的一大特色。
以上“一城、一廊、一海、一村”等几个独特的景点,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经营得法,将充分体现湄潭茶文化旅游的市场优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