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尔沁蒙古人生活风俗(二)

     居住,科尔沁地区自 1800 年以前全部都是游牧文化,他们的生活是畜牧业,过着逐水草无定居的生活。与此生产生活相适应的是蒙古族传统的蒙古包。蒙古包平常是七八尺高,直径丈余,呈圆形尖顶。蒙古包先用木杆、牛皮联缀成网状方架数片,称其为哈纳。然后把它们合拢为圆包式,再用椽木组成伞骨形圆顶,椽木称乌尼。顶中央置圆形天窗,称之为套努。晴启阴合,可使其流通烟气,吸收阳光。包东南侧向阳处留门,称之为乌德。一般 1 . 5 米高,鞠躬出入。包中央放置火炉或火撑子,称之为图勒嘎。供日常取暖、烧茶、煮饭之用。包东南放置饮食器具,为家庭主妇之位。西北为上,称之为会穆尔,男主人之位。自 1800 年以后,各旗王公开始盖起结构壮观的砖瓦房屋,有了定居的趋向。而王公居住的蒙古包也比较大,有 8 片哈纳;台吉居 6 片哈纳;平民居 4 片哈纳的蒙古包。自从清廷放松对蒙古地区的各项封禁政策,逐渐转到鼓励开荒放垦以来,科尔沁地区出现了“白姓格日”,是汉族板升和蒙古语格日的组合,意思是土房子。随着农垦文化的占领,蒙古包逐渐减少,土房子、砖瓦房子、北京平、二层楼取代了蒙古包的位置。如今,只有科右前旗西北牧区、科右中旗北部、扎赉特旗北部、扎鲁特旗北部以及霍林郭勒市等地牧区有少量的蒙古包,其它地区已经没有蒙古包可居住。

小地瓜(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