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剧】永嘉昆剧历史悠久,有优秀的艺术传统。俗话说:“南昆北昆,不值永昆。”永昆与南戏一脉相承,它的唱腔具有独特的风格。最早,永嘉昆剧包括在“三合班”(高腔、昆腔、乱弹)里,后在清咸丰七年,由昆剧净、丑阿桃儿师公发起,计20多人,组织了第一个昆社班,取名“同福”。排演了《荆钗记》、《琵琶记》、《玉翠龙》等40多个正本、近百出折子戏。
百多年间,永嘉昆剧人才辈出,如著名正生叶联金、正旦高玉卿、名丑夏盛桃、小生杨银友等。其演技高超,众口皆碑。
【戏班】戏班即农村职业剧团,俗称“兜兜班”,分乱弹(也称瓯剧)、京剧、越剧、和调等,分布在西川、岩头一带。演员大都是农民,农闲即聚,农忙即散。其服装、道具虽简陋,倒也齐全。一般的村戏班有二三十人,拥有传统剧目数十出,也有临时编演的。其内容无非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农民、村妇尤喜爱那些“私定终身后花园、落难公子中状元”之类的团圆戏。尤是乱弹,唱腔优美,口白温州话,更受观众欢迎。
【鼓词】艺人们因敲鼓独唱单调乏味,便采用板琴伴奏。原先用钢丝琴,后改用牛筋琴,便成为琴、拍(也称三粒板)和“抱月”等乐器配合的优美动听的鼓词。鼓词曲目繁多,词路广,词韵严格,词文中有好多诗词曲赋,还插进“药名诗”、“十二月花名诗”、“花会诗”等,一唱三叹,引人入胜,是最受农民喜爱的曲种。各地农村逢庙会、寿诞,或农暇、春节,都爱请艺人来唱鼓词。西溪山区有的人家还愿请艺人唱“三官词”。虽然听众只有自家与邻家数人,寥寥无几,可是艺人仍唱得十分卖力。主家对请来唱三官词的艺人招待殷勤丰盛。
当然,永嘉还有很多其他的风俗,对永嘉深入了解你会越来越喜欢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