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的民俗风情

家乡区县: 安徽省潜山县

潜山有句俗话:“头顶锅儿卖,人情大似债。”可见,潜阳大地民风淳朴,重视礼尚往来。这种礼节交往,是传统人伦观念的重要特征。今天我们所说的,是指为表礼敬而向亲朋送物品的礼仪规矩。

一年三节礼。春节、端午、中秋三大节,尤为讲究,简单不得。春节从大年初二开始,晚辈就要给亲戚送拜年礼。礼品多为腊肉、糕糖。眼下“水涨船高”,也有送档次不一的烟酒的。送礼的顺序颇有讲究,先到外祖父、舅父家,再到姑父、岳父家,后再是平辈的亲朋。因为外婆家是“根本”,“外婆家的小母舅,抵上个小家公”。拜年应在正月初七、八之前为宜,迟了则视为不敬,因而有“拜年拜到初七八,两个耳光一路(块)刷”的俗话。往年,端午、中秋礼品,绿豆糕、月饼必不可少。

婚嫁喜庆礼。家有娶媳、嫁女喜事,通过合适途径披露给亲朋好友,对方必须送礼祝贺。这是相互关系的晴雨表。若对方明知而不表示,意味情感断交。嫁娶之礼,染红的鸡蛋必不可少,上个世纪乡间多配送脸盆、茶瓶、床上用品等,现多以现金代替。

婚嫁程序复杂,礼节繁多。相亲看家,要给女方“见面钱”;定亲订婚,要送丰厚礼品,为尚未进门的儿媳做成双数的衣裳;送喜日子,备足礼品,用红纸写上双方“八字”,此为喜帖;迎娶新娘,须携重礼,受礼对象扩大到女方房下各家;三朝回门,新婚夫妇带上礼品到岳父家探望。“抬头嫁女,低头娶媳妇”。以往女方家只需配“三盆两桶”等嫁妆,现今实行计划生育,嫁妆的档次也高多了。送“满月茶”,即在女儿婚后满月时,娘家办些冻米、红鸡蛋、饼子等茶料,由新娘的母亲、嫂子送到婆家,以开女客往来之端。

“天上无云不下雨,地上无媒不成亲”。对红媒自然怠慢不得,男方要在节日或平时相机给媒人送礼。喜事办妥了,媒人的礼也就免了,因而有人戏言:“新娘进了房,媒人甩过墙”。

生育月子礼。生儿育女称为“添喜”,婴儿降生,女婿须携礼品到岳父母家“报喜”,礼品多是糕糖,也有带活鸡(公鸡示育子,母鸡示养女)的,岳母家须配异性鸡回箩。做三朝或五朝、七朝时,亲戚朋友要送月子礼,有鸡、肉、面、红糖、鸡蛋,以女方娘家礼最重。亲友见了婴儿,还得送红纸包,谓之“见面钱”。

尊老祝寿礼。老人生日,依关系亲疏,送上糕点、寿面、酒等礼品祝寿。老人生病,也要带上滋补品,适时登门看望。年纪大的人团料(装制棺材),亲友要送挂面等。

丧葬吊唁礼。有丧事(白喜事),亲戚朋友、左邻右舍都要送上香纸、礼金、花圈、挽联,登门吊唁逝者,安慰生者。浮厝一年或三年后,将死者归葬入土,照例送上香礼。在乡间,有的还为死者做佛事。有来往的,也要随礼。

大事庆贺礼。近些年来,城乡送礼的名目日渐增多,盖房上梁、乔迁新居,子女升学、参军,购置轿车,店铺开张等喜事,机关时兴“凑份子”,亲友都会赠送礼品,登门祝贺,受礼者则要设宴酬谢宾客。

给别人送礼,因亲戚有远近,朋友有厚薄,礼物有轻重,自然少不了要斟酌一番。随着社会发展,这些礼俗也与时俱进,发生变化:一是删繁就简。许多年轻人不习惯陈规陋习,在名目、时间方面有所革新,如春节正月初一就开始送拜年礼等;二是讲究实惠。很少送鱼肉等容易变质的礼物或糕点等“空心包”,档次随之提高;三是崇尚新潮。探望病人,店铺开张,有的送鲜花、花篮等象征性礼物;四是带功利性。有的送礼出于某种功利,“礼”的成分多而“情”的成分自然少了些。

三寸天堂(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