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企之,南宫县人,1915年出生,1930年4月在南宫中学加入中国共产党。1932年负责南宫县共青团工作,1935年为组织武装革命,郭企之奉命带领13名同志,夜袭巨鹿县苏各营国民党警察分局,缴获大枪20余支,出色地完成任务。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郭企之积极参加抗日运动,搞宣传、成立救亡团体,发展抗日组织。1938年春,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在南宫县成立战地动员委员会,郭企之任战委会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同年9月,郭企之受冀南行政主任公署杨秀峰主任派遣,带领40多人的公署巡视团,到曲周县巡视帮助抗日工作。他们轻装简从,背着背包步行来到曲周,积极协助曲周县委、县政府开展工作,宣传贯彻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发动群众,实行减租减息,组织群众武装。郭企之工作深入,勇挑重担,受到干部群众好评。
随着抗日烽火的燃烧,民主运动的浪潮也在普遍高涨。在抗日根据地内,凡是八路军收复的地方,当即“还政于民”,民主选举各级抗日政权。1938年10月的一天,在曲周县城东相公庄村,全县各界代表400多人,欢聚一堂,民主选举抗日政府县长。八路军一二九师东进纵队、三地委、三专署和县委领导同志参加大会。由于郭企之工作扎实,作风正派民主、廉洁奉公,与会代表一致投票推举他为县长,冀南区第一个民选抗日政府县长就这样诞生了。
1939年1月21日,日军侵占曲周县城,并对抗日根据地进行疯狂“扫荡”。郭企之县长率领县大队和政府工作人员,与敌人展开了游击战争,发动群众破路、藏粮、挖交通沟、伏击日伪军。2月初,为配合香城固伏击战,根据八路军三八六旅陈赓旅长指示,郭企之带领县政府秘书张子政几次化装,秘密潜入曲周县城,侦察日军的兵力部署情况。他胆大心细,几次机智地躲过敌人的搜查,出色地完成了任务。香城固伏击战大获全胜,全歼日军一个加强中队250余人,开创了八路军平原伏击战的模范战例。
1939年农历二月初八凌晨,在南里岳村开展抗日工作的郭企之,被300多名日伪军包围,突围中负伤被捕,被日军关到县城监狱。日军对郭企之严刑拷打,在腿肚子上压杠子,往肚子里灌辣椒水、坐电椅,都不能使郭企之屈服,得不到有用的情报。日军又改变策略,对郭企之进行软化,给他治疗养伤、改善生活。有次专门为他摆设酒宴,被郭企之一脚将酒桌踢翻,日军队长平岛自讨没趣,灰溜溜地走了。日军黔驴技穷,最后准备在县城东北角将郭企之活埋。
1939年3月29日下午,敌人挖好了一个一人多深的大土坑,要活埋郭企之。郭企之县长迈着坚定的步子走到坑前站定,转身对日军队长平岛说:“你们杀吧,狗强盗,中国共产党人是不怕死的!”说着纵身跳下土坑,“你们埋吧!” 日军往他身上一锨锨地埋土,当埋至胸口时,郭企之县长呼吸急促,竭尽全力喊道:“中华民族万岁!打倒日本强盗,中国抗战一定胜利……”年仅24岁的年轻共产党员、全县人民拥戴的县长郭企之就这样英勇牺牲了。
1940年3月,冀南行政主任公署鉴于郭企之坚贞不屈,民族气节高尚,英勇牺牲,特誉以“模范县长”的光荣称号。并将曲周县第五区(香城固)、第六区(潘店)和威县、临清县、邱县一部分村庄划为一个县,命名为“企之县”,以示纪念。企之县所辖五个区,共有180个村庄,8万多口人,2000多名中共党员,隶属冀南区第四专署。1945年10月,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根据上级指示,撤消企之县建制,曲周县第五、六区划归邱县和威县。
1946年10月18日,冀南三专署第一次行政扩大会议决定,为纪念先烈郭企之,将曲周县改名为企之县。1949年10月15日,根据上级不以烈士名字命地名的指示精神,又恢复了曲周县县名。
1956年,中共曲周县委、曲周县人民委员会(人民政府)在郭企之县长英勇牺牲的地方,建立起烈士碑、纪念亭。郭企之县长的芳名和业绩世代传颂。每年清明节,曲周县党员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学生,纷纷来到郭企之纪念亭进行扫墓和凭吊,缅怀先烈功绩。
50多年来,郭企之纪念亭几经修缮。2008年,曲周县委、政府,投资100多万元对郭企之纪念亭进行扩建、新建和修缮,现已建成集休闲、娱乐、健身、教育于一体的大型游园广场。清晨沐浴着朝霞,人们在这里跑步、习剑、唱歌;晚上灯光通明,人们在这里跳舞、练拳、健身,享受着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幸福而美好的生活。
梧桐子家乡曲县网址:http://www.wutongzi.com/kan/hebei/quzhou.html
刘梦滋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iumengzi
新浪微博: http://weibo.com/liumengzier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07632745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