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显著改善
公共财政投入力度加大。社会事业、民生保障、“三农”工作等公共服务投入49.1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3.6%。教育投入14.2亿元,用于支持教育现代化建设、免收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实施义务教育绩效工资等;医疗卫生投入5.3亿元,用于基层卫生机构基本药物制度改革补助、乡镇卫生院基础设备投入、“新农合”财政补贴提标等;社会保障和就业投入4.7亿元,用于就业再就业、城乡低保、新农保、安置、抚恤、社会救济救助、敬老院建设等;城乡社区事务投入8.2亿元,用于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城建重点工程等;文化体育投入0.7亿元,用于建设文体设施、开展文化活动等;“三农”投入16亿元,用于河塘清淤、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区域供水工程等。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坚持教育优先,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师待遇,推进学前、基础、职业和成人教育均衡发展、优质发展,区域教育现代化创建所有指标达到省定标准。新建、改造校舍28万平方米,创成优质品牌学校(幼儿园)60所,开工建设技师学院新校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基本药物制度实现镇、村全覆盖。完成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南医大三附院门诊楼、病房楼建设,乡镇卫生院标准化建成率87%,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20个。创成全国农村中医药工作先进市。创成全国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市,被省政府表彰为“十一五”人口协调发展先进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建成3家数字影院。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乡镇标准化文化中心实现全覆盖,所有镇建立农民艺术团。群众性文化活动和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完成城区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创成省有线电视示范市。第四次被命名为省级双拥模范城。此外,人武、侨台、外事、人防、科协、气象、保密、档案、史志、民族宗教等方面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绩,妇女、儿童、老年人、关心下一代等事业健康发展。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