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一”前夕,江苏如皋又一历史丰碑——图示由火炬、红旗组成。该纪念墙与南门桥东抗日战争纪念墙相呼应,如皋又增加了一处历史文化风景,提升了城市品位。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成立,掀开了中国革命崭新的一页,也为如皋人民的革命斗争指明了方向。一九二二年,南通地区第一位共产党员、如皋籍青年知识分子吴亚苏首倡,在如师附小创办进步团体“平民社”,宣传马列主义,播撒革命火种。
一九二六年九月,在中共江浙区委的指导下,中共如皋独立支部在如皋西乡鄂家埭小学正式成立,陆景槐任支部书记,此为如皋最早的中共基层组织。同年十一月又相继成立中共江苏省第二代用师范(如皋师范)支部和中共下漫灶支部。
一九二七年七月,经中共江苏省委批准,中共如皋县委于如城福成庵(位于今安定广场西南隅)正式成立,王盈朝任县委书记。委员有苏德馨、徐芳德、叶胥朝、陈其理,下设西乡、城中两个区委,有党员二十四名。这是江苏最早成立的中共县委之一。
中共如皋县委成立后,积极组织发动工农革命斗争。一九二八年五月一日,与中共泰兴县委联合举行了五一农民暴动。如皋暴动队伍首攻搬经国民党公安分局驻地文武殿,捣毁恶霸地主庄园,沉重打击了国民党反动统治,一时威震大江南北。
五一农民暴动失败后,如皋县委在中共通海特委的领导下,汇入红十四军的革命洪流,在国民党南京政府的卧榻之侧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期间,县委建立之初的八任书记中徐芳德、吴亚苏、韩铁心、汤仕伦、穆子奇、于咸、吴汝连等壮烈牺牲,在如皋党史上写下最悲壮的英雄篇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