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昌的经济发展

家乡区县: 金昌金川区

2012年,金昌转型跨越发展的关键之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宏观经济形势,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攻坚克难,砥砺奋进,经济社会呈现出“发展提速、转型加快、民生改善、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

围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从今天起,本报推出“跨越崛起·2012”系列报道,集中反映一年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丰硕成果和经验,充分展现重点领域、重点工作中取得的新成就、新进展,进一步凝聚转型跨越发展的信心与力量。

今年以来,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全市上下积极克服和化解不利因素影响,取得了明显成效,成为近几年我市经济发展速度最快、总量提升幅度最大的年份。

一组组振奋人心的数字,一项项引人注目的突破,是金昌在转型跨越发展之路上成功实践的最好印证。

预计全市全年完成地方生产总值241.7亿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增长6%;第二产业增加值184.5亿元,增长18%;第三产业增加值44.9亿元,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183亿元,增长4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9亿元,增长17.5%;大口径财政收入34.66亿元,增长23.7%;地方财政收入13.24亿元,增长16.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085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7715元,增长15%。

工业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循环经济发展亮点频呈。今年,全市硫化工、磷化工、氯碱化工、煤化工、氟化工和有色金属深加工、再生资源利用等循环产业链不断延伸,全省第二次发展循环经济现场会在我市成功召开,循环经济“金昌模式”在全省进行推广。

循环经济基地发展规划、新材料国家高技术产业基地发展规划编制完成,制定了财税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等六项配套政策,循环经济展览馆建成投用;金昌开发区被认定为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创业示范园,永昌氟材料循环经济示范园被列为省级循环经济试点园区,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快速壮大,金川区中小企业承载区规划建设。市上全力打造甘肃第二个千万千瓦级风光电基地,目前已有17家企业入驻发展风光电产业,装机规模可达50万千瓦;节能减排力度加大,1至10月份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较上年下降6.3%。

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标准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全市大宗农产品稳产增产,粮食总产量达到35.16万吨,比上年增长6.52%。“一区三园两基地“初具规模,新改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万只羊场3个、万头牛场1个、千头牛场2个。

第三产业发展取得新进展。全市服务业健康发展,北京路市场改造、金三角商厦改扩建、金昌商会大厦、天庆惠民综合市场等项目全面推进,永昌万祥羊肉美食城建设进展顺利,金川区被命名为“中国羊肉美食文化名城”;物流业稳步发展,太西煤5000万吨物流园区等项目开工建设;旅游业快速发展,“中国·金昌首届骊靬文化国际旅游节”成功举办,骊靬古城主体建设完工,电影《骊靬情》拍摄完成,金川公园、金水湖成为国家“AAA”级景区。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一年来,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上国家部委、跑省级部门,拜访大集团、大公司,积极推介、争取项目,用真情和诚意招商引资,使一批大项目落户金昌。一级干给一级看,一级带着一级干,全市上下迅速形成了“围着项目转、盯着项目干”的强大合力,使今年成为近年来项目数量最多、投资力度最大的一年。1至11月,全市预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2.14亿元,同比增长46.06%。

改革开放实现新突破。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加大,金川集团公司企业分离办社会工作稳步推进,三洋农牧股份有限公司完成了上市资产评估审计工作;行政管理进一步加强,组建了循环经济办公室和金融工作办公室;投融资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兰州银行金昌分行、甘肃银行金昌办事处挂牌成立,与省公航旅集团共同组建了融资性担保公司;对外开放有了新突破,我市与安徽省滁州市缔结为友好城市,与美国MEMC公司就多晶硅项目签署合作协议,金昌开发区与温州开发区缔结为友好开发区,金昌海关和出入境检验检疫机构设置获批。

在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下,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

今年,为应对欧债危机冲击、国内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优化经济结构的针对性措施。研究出台了《关于促进全市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实施意见》,从促进工业经济健康快速发展、不断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等七个方面,推出了促进经济发展的35条具体意见,积极克服和解决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转型跨越的总抓手和突破口,认真组织开展“项目建设年”、“政策落实年”、“招商引资年”和”千亿元大招商“活动,全面落实在建项目市级领导包抓责任制、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联络员制,项目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切实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服务,建立了市级领导包抓联系重点企业制度,一企一策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积极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千方百计促进企业正常运营;着力优化发展环境,建立了“六大激励保障机制”,引导和激励各级干部比作为、出成效,形成了发展合力;结合开展“效能风暴”行动,大力整治办事门槛多、手续繁、节奏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等现象。

从生动的实践到理性思索,对市情的认识不断深化,发展的思路更加明晰。今年,市委、市政府围绕省上确定的“3341”项目工程,从金昌实际出发,提出了“1234”发展战略,即紧紧围绕加快发展、转型跨越“一个主题”,突出循环经济和三化同步“两大特色”,打造有色金属深加工产业、化工循环产业、新能源产业“三大重点产业”,建设全国有色金属及新材料基地、全国循环经济示范区、全省新能源发展及应用示范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四大基地”,同时全力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金昌市委书记张令平强调,“1234”发展战略是经过历届市委、市政府多年的实践探索总结形成的,要坚定不移地实施好这一发展战略。

站在新的起点上再出发,金昌的发展方向更加明确,脚步更加坚定,前景风光无限。

阿斯巴甜(2014-04-2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