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有故事、传说、歌谣、谚语、歇后语等。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民间文学以口述形式代代传承。陕甘宁边区时期,具有革命内容的红色歌谣、革命故事等在新正县应运而生并广泛流传。1989年,在上年普查、初步整理出正宁民间故事和传说、歌谣、歇后语、谚语等3000余篇(首、条)的基础上,结集出版《中国民间故事集成甘肃卷正宁资料本》、《中国歌谣集成甘肃卷正宁资料本》、《中国谚语集成甘肃卷正宁资料本》,收录823篇(首、条)。
故事 传说本县民间世代流传的《太阳和月亮的传说》、《阳光与黑暗》、《景清》、《灶爷的来历》等故事、传说,诠释和演绎洪荒时代宇宙万物的变化、民间风俗的由来和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四郎河的传说》、《苟仁寺的由来》等民间故事、传说,歌颂和赞扬诚实劳动、勇敢机智、主持正义、扶弱抑强的好人,鞭挞和诅咒好逸恶劳、以权压人、为非作歹、丧尽天良的坏人,教育世人和后代要诚实、知足、安守本分,切不可贪婪自私、损人利己,否则将招致祸患,从而反映了本县人民疾恶如仇、主持正义的思想意识。
歌谣 包括民歌、民谣两种,其种类主要有劳动号子、时政歌谣、情歌、生活歌谣、历史传说歌曲、仪式歌谣和儿歌等,节奏明快,韵律流畅,粗犷豪放而又婉转含蓄,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特别是情歌《二姐与四哥》、《干妹子送干哥》、《交朋友》等,语言纯真,情节动人,把对爱情的执著、相爱的欢乐、思念的殷切叙说得淋漓尽致,热烈大胆却没有丝毫的粗俗。随着陕甘宁边区的开辟和建立,民歌融入新的内容。《新正来了刘志丹》、《盼红军》、《中央红军到陕甘》、《骂敌人》、《表顽固》等,歌颂人民爱戴的英雄,表达跟共产党闹革命、打江山的决心和翻身得解放的喜悦,反映出当地人民在土地革命时期的爱和恨。建国后,出现《翻身歌》、《识字谣》、《绣荷包》等歌颂中国共产党和领袖人物,歌颂新生活和新生事物,表达本县人民当家做主喜悦情怀的新歌谣。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地膜田》、《责任制富了庄稼汉》等反映农村体制改革、农业生产蓬勃发展的歌谣应运而生。进入21世纪,《正宁香包赞》、《正宁好》等反映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的歌谣也不断产生。
谚语 由本县人民在长期社会实践中感受、总结并集体创作。包括实践、信仰、德行、教训、时令、天文、生产知识经验等各个方面。丰富多采,难以计数,言简意赅,富有哲理。
歇后语 亦为本县人民群众世代耕耘的一方艺术沃土。其诙谐、幽默、形象、生动,为广大群众熟知与喜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