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清初时期,平湖地区开始盛行民间舞龙。在平湖民间流传有这样的谚语——“正月里来是新春,家家场上调龙灯。火龙青龙摇摇头,来年买只大水牛。”
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历代艺人们对“调龙灯”不断加工,提高发展,从套路、道具、形式等都予以创新。1988年“调龙灯”正式定名为《九彩龙》,即一条金色大龙和赤、橙、黄、绿、青、蓝、紫、白八条小龙。九龙共舞,热闹非凡,变化多端,栩栩如生,煞是好看。
平湖境内有九龙港、九龙山,舞龙活动由此诞生——俗称调龙灯或调青龙,并流传至今。此习俗一般在春节、元宵、庙会上表演,尤以春节期间为多。《九龙呈祥》在原徐埭镇《九彩龙》舞的基础上,进行重新创编,将一条男子舞的大龙加长,八条女子独舞的小龙,也加长到各条5个女子舞,并编排了20多套舞技新动作,使九彩龙舞蹈更具可看性。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