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老鼠面老鼠,启东话喟“面夹子”。把面粉加水搅拌成糊状,要领:切不可太稀,也不能太稠。把水放锅里煮沸,用小勺一勺一勺逐渐盛入沸水中,切记每放一个之前跟前一个要有一定的时间差,这样面老鼠才不会全糊在一起。全放好后用铲子兜底铲一下,动作稍轻,这样的话面老鼠不会粘在锅底,然后加盖,烧开后再小火闷一会儿,起锅放入适量的糖,便搞定。面老鼠名字的来源,估计是咱们启东人根据那些面块在汤里状似一只只小老鼠而取的,形象生动。咬一口老鼠,软软的,还有一丝轻轻的韧劲,再看那汤,浓稠可人,一只只老鼠醉卧其中,晶莹剔透,真让人垂涎三尺,砰然心动。
赖粘糖“敲……赖粘糖咧……,敲……赖粘糖咧……”伴随着这诱人的声音,整条街上的小伙伴,全围了过去。圆圆的白铁盒里,一整块一整块的糖安静地躺着,穿着白色的衣衫(估计那层白色的粉是淀粉之类的东西)孩子们渴望的眼睛,专注地注视着盒子里的糖。回过神的孩子,连忙举起刚从家里找来的破铜烂铁,废油纸等,跟敲糖师傅换糖。那种叫作“赖粘糖”的糖,可是只换不卖的哦。师傅拿起那些用来换糖的筹码,仔细掂量一翻,然后拿把小的白铁皮,比划一下该敲下来的尺寸,一端轻轻压在糖上,用小锤子轻轻敲击铁皮上端,啪,一块赖粘糖敲脱下来,离开整体,放到了小朋友的手里,接着马上送到嘴里,吧喳得有滋有味,有时候还粘在牙齿上,怎么搞都不下来。粘,有此而得。那时候,敲赖粘糖好象是一种消遣又似一种娱乐,常常会缠着师傅说,再来一点,再来一点,我想之所谓赖,可能就是由此而得。赖粘糖,净糖做成,外加一些淀粉之类的东西撒在表面,是用来防粘用的。这种糖,拿在手上硬梆梆,入口即开始软化,有嚼头,慢慢地,可以在嘴里感觉它一丁一点的熔化。也算是一种蛮特别的小吃(可能还算不上小吃,只是特别)
摊干面“茄饼”其实是摊干面的一种,只是在面粉里加入茄丝。所以下面只介绍“摊干面”。取适量面粉,加水调成糊状,要领跟“面老鼠”类似,不可太稀,不能太稠。太稀了难以成型,太稠了摊不开。充份调匀后,开锅,取油放在锅里,加热,取一勺面糊置油中,用平底铲慢慢把面糊摊成饼状,待一面熟后,翻身,把面饼的另一面也置油里煎至金黄。好啦,香喷喷的自家小吃就可以动口了。摊干面特点:外面一层薄薄的香脆,里面柔软有嚼头,还是一休闲充饥之佳品。“面老鼠”跟“摊干面”,市场上没得卖,呵呵,只有自己动手才能吃到哦,不过这样也就更别具风味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