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学院具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科研实力强大,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农业高级专门人才。学院有一批学术造诣深、在国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学科带头人和学术团队。现有教职工77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教授17人,副教授27人,博士生导师15人,硕士生导师36人。多人获“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称号,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青年教师中有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培养人选、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江苏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等。目前在校本科生5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457人。
动物医学本科专业为江苏省品牌专业,设动物医学、检验检疫和实验动物3个专业方向。学院现有兽医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设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免疫学、动物性食品安全、人兽共患病学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并建立兽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拥有预防兽医学、临床兽医学、基础兽医学、动物学、微生物学5个硕士点;具有兽医硕士和兽医博士专业学位授予权。预防兽医学为国家和农业部重点学科,临床兽医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拥有农业部畜禽传染病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动物预防医学重点开放实验室、江苏省实验动物种子供应站、江苏省转基因动物制药工程研究中心和教育部新型疫苗工程研究中心,兽医药理及毒理学实验室被农业部确定为4个全国新兽药特殊毒性实验单位之一。
学院重视科学研究,承担国家“863”、“973”、国家“十五”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类科研课题80余项,特别是在畜禽重要疫病的预防与控制、胚胎工程与动物基因、动物营养代谢病与中毒病、动物性食品质量与安全等领域取得了一大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和国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获得多项国家级、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产生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学院注重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动物传染病学为国家精品课程,4门主干课程被评为江苏省高校一类优秀课程。学院教师主编、参编全国高等农业院校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和“十五”规划教材近30部,获多项教学成果奖。在校内外有固定的实习基地60多个。
学院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日本、加拿大等国家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一些大型企业、海外人士、知名专家教授等在我院设立各种奖学金,奖励和资助品学兼优的学生。
3.19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
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现有生物科学(含师范)、生物技术、生物工程三个本科专业,全日制本科在校学生420余人,在人才培养上,学院按专业大类招生,提倡“厚基础、宽口径”和“一专多能”。实施“2+1+1”的培养模式,实行“本科生导师制”,注重强化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训练,强调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活动中先后获得二次一等奖和一次二等奖。
学院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教职工63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 23人,博导7人,硕导23人,专业教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其中75%为博士。学院另聘请10多位院士、专家学者为兼职教授,定期来院讲学。
学院现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植物学),和1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生物学),拥有植物学、水生生物学、遗传学、发育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等7个二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在校博硕士研究生206人。
学院拥有先进的教学与科研实验条件,科研基础好实力厚,现有1个省重点实验室(人兽共患病学重点实验室),扬州大学生命科学研究所、扬州大学辐照中心均设在本院,另有光合作用与功能基因组学联合研究中心(扬州大学与中科院植物所合作共建)、医学细胞分子生物学联合实验室(学院与杨州市血液学研究所合作共建)等合作共建研究所(中心)。2000年以来,学院先后承担了“973”、“863”、国家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其中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项、海外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科研项目近百项,在研科研项目总经费1300余万元。已经在生理生化、细胞分子遗传学、生态生理、微生物与分子免疫学、人兽共患病等方面形成明显的研究特色和优势。学院同时与国内著名高校和中科院相关所(室)以及美、加、法、德、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建立了广泛的科研合作与联系并与相关国外高校联合培养本科生与研究生。
学院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高效率”,以教学为中心,科研为支柱,积极加强学科建设,努力建设成为研究教学型学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