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荔县优质辣椒

家乡区县: 渭南市大荔县

大荔朝邑镇沙底辣椒“水上漂”

在大荔县朝邑镇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当地村民要向皇上进献贡品,村民们就把当地的辣椒用麻纸精心包裹起来,但是没走多远,辣椒油竟然透过16层厚的麻纸渗了出来,香气四溢。沿途的百姓都在问,到底是什么东西这么香,一打听才知道是沙底辣椒,自此,朝邑镇的沙底辣椒人尽皆知。
种植悠久历史
周忠朝是朝邑镇沙底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告诉记者,这里的祖祖辈辈都在种辣椒,由于土壤和温差的原因,种植别的农作物收成都不好。
继承了祖辈们流传下来的老传统,当地的村民曾大面积种植辣椒,但是上个世纪中后期,由于各种自然和人为原因,辣椒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小。“种植面积虽然越来越小了,但是我们的辣椒还名声在外。”在周忠朝的介绍下,记者也见到了传说中的“贡品辣椒”:厚实的果肉,香辣的味道,做成油泼辣子后,鲜红的辣椒粉就漂在了油面上,而不是像其他辣椒一样下沉到碗底,无怪乎被叫做“水上漂”。
旱涝不保让人却步
种了20多年辣椒的师秀侠说,她们家种了两亩辣椒,以前的时候,家里主要劳动力不多,到了辣椒收获的季节,一个人在地里不停地采摘,另一个人还要骑上自行车走街串巷地叫卖。由于她们一般卖的都是干辣椒,所以,辣椒采摘回来,还要穿起来悬挂着风干,遇到天气好的时候,辣椒很快被风干,如果遇上阴雨天气,这一年的劳动付出就要泡汤了。
“一般清明前后就开始育苗,5月栽苗,到了9月底10月初才收获,这一季辣椒就得忙活大半年。收成好的时候,一亩地能赚几千块钱,但是收成不好或是天气不好,就啥都没有了。”师秀侠说,尽管辣椒是当地的传统农作物,但是这旱涝不保的“买卖”让好多人都放弃了辣椒种植。
合作社带来保障
一边是历史悠久的特色农产品,一边是老百姓关心的收益问题,如何才能将这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让悠久历史的沙底辣椒种植保留下来,又让乡亲们的腰包鼓起来呢?周忠朝动起了脑筋。
周忠朝清楚的知道,要激起农民种植辣椒的积极性,就必须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如何不受天气影响,将采摘到手里的鲜辣椒迅速风干;二是如何将老百姓囤积的辣椒,很快转变成装在腰包里的人民币。
周忠朝想到了成立蔬菜专业合作社,借助烘干机等现代机器解决靠天风干辣椒的制约,同时,又通过合作社搭起需求方与农民之间的买卖桥梁。
说干就干,2007年,周忠朝联合村里的15个人,一起将大荔县忠朝蔬菜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起来。
“现在不用愁辣子卖不出去了,只要一采摘,就立马拉到合作社来,我们就啥都不管了。”师秀侠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还是两亩地的辣椒,忙的顾不过来采摘,还雇了村里年龄大的妇女来帮忙,去年一亩卖到4000多元呢。”
村民张福明还有高招,他把辣椒和同季生长的大蒜套种,不但收获了辣椒,同时收获了大蒜。“辣椒一亩地毛收入4500多元,大蒜还能收入1500多元呢。我们种的辣椒基本都是使用农家肥,也很及时的防虫,合作社收的放心,我们也拿钱拿得更多!”对于自己的创新,张福明很是自豪。
沙底辣椒远销韩国
蔬菜合作社的成立,为农民解决了后顾之忧。近年来,沙底辣椒的种植有了很大改善,加入合作社的种植户也由最初的180户增加到了现在的860多户。仅辣椒加工一项就使每户农民增收500元至600元,同时,合作社还吸收了农村80多人的剩余劳动力参与拣辣椒、去辣椒把等手工劳动。
“这些辣椒主要都销往哪些地区呢?”对于记者的提问,村民们自豪地说:“我们的辣椒在全国各地都有销路,甚至韩国和台湾的顾客都很喜欢呢!”

木木(2014-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