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曾想到,脚下这个叫“迤山”的地方,竟是历史上东周和秦国的分界线!
据成书于明万历年问的《富平县志》载:“周平王东迁,德(感激)(秦)襄公之兵送,遂割畿地赐秦。当是时,迤山以西,非周所有也。”这段话包含了两大历史事件:一是平王迁都洛阳,周王朝进入史称的“东周”时代;二是秦襄公受封为诸侯,从而创建秦国,成为秦国的首任国君。顺便说一句,这两大历史事件均发生在公元前770年。
据《史记》载,周平王的父亲周幽王荒淫无道,为博得他心爱女人褒姒一笑,竟随意启动国家安全报警装置烽火台,上演了一出“烽火戏诸侯”闹剧,结果失信天下,被申侯和犬戎(西方游牧民族的总称,亦称西戎)组成的联军杀死在骊山下。前太子、幽王之子宜臼遂被诸侯和申侯(宜臼的外公)拥立为王(周平王)。平王继位后,为避开犬戎的咄咄锋芒,决定把周王朝首都从镐京(今长安县西)东迁到洛邑(洛阳)。秦襄公率兵护送平王东迁有功,加上此前犬戎伐周时,襄公亦曾率部救援周王室,作战甚是卖力,平王便封襄公为诸侯(伯爵),并把当时尚被犬戎占据的原周王室领地岐山、丰邑(今长安县马王村附近,丰水以西)一带封赐给他。尽管这只是一张空头支票,此前仅为区区附庸国的秦国,却从此得以跻身诸侯之列,正式建立国家了。
不妨追溯一下秦人建国前的历史。
秦人的姓氏为嬴。这个姓氏的来历,得从一个叫“女脩”的女人说起。据《史记.秦本纪》讲,女脩是颛项帝(黄帝的曾孙)的后代,一次织布时,女脩吞食“玄鸟(燕子)陨卵,”怀孕生下儿于大业。大业娶少典(即少昊氏。传说他曾在东方海外建立一个鸟的王国,后为西方天帝)的女儿女华为妻,生下一子叫伯益(亦称大费)。伯益后来协助大禹治水有功,被舜帝赐姓为嬴,并把一姓姚的美女赐给他为妻。如是说来,伯益可谓秦人的祖先了。那么,嬴氏后来为何又以秦命名国名呢?这就不能不说说马夫非子的故事了。非子是嬴氏的后代,咋又沦落为马夫?究其根源,恐怕与伯益后来的不幸遭遇有关了。
伯益的母亲女华是曾创建鸟王国的少昊氏之女,受其母遗传基因影响,传说伯益亦颇精通鸟兽语言,善于驯服鸟兽,因此被舜帝任命为管理草木鸟兽的总负责人。伯益人聪明,又喜欢动脑筋,传说是他发明了捕兽陷阱,并从陷阱中有水冒出获得灵感,又发明了打井技术,大大便利了天下百姓的生产生活。抛开其中的神话色彩不说;从这些传说中可以看出,我们这位秦人祖先不仅脑筋灵光,而且非常关注民生。须知:上古愚昧时代,害鸟猛兽之类,对人们生存环境还是危害威胁很大的。伯益有办法有能力对付这些危害威胁,也就成为不同凡响人物了。再次,所谓水利是农业的命脉,而伯益发明的打井技术,对解放当时生产力做出的巨大贡献,就无须在下饶舌了。惟其如此吧,继舜帝为天子的大禹,发现自己儿子启是个浪荡子,不堪担当治理天下的重任,在他老年时,便把国君位置让给了伯益。伯益心胸坦荡,工作勤谨,却不懂得玩弄权术,更不肯为了个人权位搞窝里斗,甚至血火相拼。这也注定了他的悲剧命运:禹死后,早就觊觎王位的启,利用人们对他父亲禹的爱戴、怀念之情,准备发动叛乱,争夺王位。不愿国人自相残杀的伯益,只好离开京城安邑(今山西夏县),到箕山以北(今河南登封县)建立新的王都,不久便被启率领的叛军杀害了(参阅袁珂《中国传说故事》)。伯益死后,启为了安抚人心,虽在每年春秋两季以高规格自然不会重用伯益后人。而嬴氏一族在夏商时期,尽管产生了一些杰出人物,却没有成为诸侯,分封立国,甚至一些子孙沦为非子这样的底层劳动者。即便身处社会底层或从事平凡工作,嬴氏后人却凭其聪明才智和勤谨认真的敬业精神,努力改变着自己的命运。如周穆王时期的造父,仗着他一手娴熟的驾车技术,成为穆王的“专车司机。”有次穆王到西方巡视,国内发生叛乱,穆王凭借造父绝对超一流的赶车技术,冲破一路艰险,及时赶回国内平息了叛乱,穆王遂把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封给造父作为奖赏。造父一族便以封城为姓,改姓赵氏。不过,真正改变嬴氏一族命运的乃是马夫非子。
公元前897年,住在犬丘(今陕西兴平县东南)的非子,以善于养马闻名当地。其时执政的周孝王召见了非子,任命他为周王室的养马官,养马场设在汧水(今称千阳河)和渭水交汇处(今陕西陇县境内)。在非子精心喂养下,马群迅速扩大,繁殖碍快。孝王见了非常高兴,又得知非子是伯益的后人,便把“秦”(今甘肃天水一带)这块地方封给他,作为周王室的附庸国。并让非子接续赢氏香火,号称为秦赢。百余年后,秦赢后代秦襄公反应迅速,果断出击,抓住了又一次重大历史机遇,终于被封为诸侯,正式创建了秦国。又经过一百多年,即公元前624年,雄才大略,广揽贤士和信用部下的秦穆公,亲率秦军战胜了当时中原霸主晋国(此前,秦国曾三次败给晋国),威名大振,西戎各国纷纷归降之,使秦国国土一下子扩大了一千多里,成为西方霸主。此后,经过秦孝公时期的商鞅变法,秦国一跃成为超级强国,到公元前221年,秦自建国后历经500余年,始皇帝赢政最终统一中国,建立起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制国家秦王朝。
而这一切,居然与我脚下这个叫“迤山”的地方有关!使人不禁慨叹:原来历史就在我们身边呀。
其实,身边历史还有个迤山庙。此庙祭祀的乃是秦大将军蒙恬,蒙恬字迤山,故此庙便被当地民众呼为“迤山庙”了。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病死在沙丘(今河北省平乡县东北),李斯、赵高假传始皇诏书,立幼子胡亥为太子,并遣使杀害了公亍扶苏和大将军蒙恬。关中父老怜念蒙恬死的太冤,遂为其建庙立祀。有趣的是,两千多午后,此庙成为富平县省级重点中学;而蒙恬葬于陕北绥德的墓冢,现亦坐落在一所中学校园内。我们知道,蒙恬是受扶苏牵连被杀的,而扶苏则是因谏始皇坑儒遭贬到蒙恬那里监军。换言之,扶苏和曾在军中发明过毛笔,被尊为“笔祖”的蒙恬,也算是与文化有缘了。而今将军天天和学子书声为伍,亦可谓冥冥中自有善报,或日一种历史补偿吧。至于秦人历史上的艰辛立国、变法强国,以及后来暴虐亡国,个中滋滋味味,便无须在下絮叨了。
http://abc.wm23.com/wang347105820网络营销能力秀
http://weibo.com/3286643813/profile?topnav=1&wvr=5新浪微博
http://www.wutongzi.com/kan/shaanxi/weinan_fuping.html我的家乡
http://www.wutongzi.com/index.html梧桐子
http://control.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新浪博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