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威石羊河

家乡区县: 武威市凉州区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消失于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北端。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

石羊河古名谷水,甘肃省河西走廊第3大河。干流上游杂木河,源于祁连山脉东段冷龙岭北侧的大雪山,东北流于山谷,坡陡流急。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原分为大东、大西2河,现筑成东西干渠,继续东北行,最后没入民勤县东镇以北的青土湖中。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主要支流有大景(靖)河、古浪河、黄羊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及西大河等,均源出祁连山东段,河系以雨水补给为主,兼有冰雪融水成分。上游祁连山区降水丰富,有64.8平方公里冰川和残留林木,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前山皇城滩是优良牧场。中游流经走廊平地,形成武威和永昌诸绿洲,灌溉农业发达。下游是民勤绿洲。终端湖如白亭海及青土湖等均已消失。全流域建成100万立方米以上水库15座,其中以大景峡、黄羊河、南营、西马湖、红崖山及金川峡等水库较大。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北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地,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南部祁连山地,海拔2000-5000米,山脉大致呈西北-东南走向。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平原分割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海拔1400-2000米;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昌宁盆地,海拔1300-1400米,最地点的白亭海仅1020米(已干涸)。北部低山丘陵区,为低矮的趋于平原荒漠化的低山丘陵区,海拔低于2000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面对石羊河流域日益严峻的生态形势,武威市各级政府将生态建设和保护作为全市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抓节水、调结构、广植树、治风沙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治理和保护力度。

武威市90%以上的人口和经济总量分布在石羊河流域。该流域民勤县生态危机受到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为了从根本上扭转生态环境的被动局面,该市多管齐下,在加紧实施重点水利建设项目、缓解用水矛盾的同时,

还相继开展了一系列工作:林业方面,按照“南护水源、北治风沙、中建绿洲”的中长期发展思路,实施了“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自然保护区等方面的建设,有效扩大了人工造林种草的保存面积,遏制了区域性荒漠化的蔓延。用水方面,将农业用水大户民勤县、凉州区列入国家及省级节水性社会建设试点县(区),通过完善配水制度、调整种植结构、压缩高耗水作物,有效调动了农民群众科学管水、高效用水的积极性。水土保持方面,该市实施了最严格的管理措施,广泛开展了禁止开荒、禁止打井、禁止在封育区放牧的“三禁”政策,同时对荒漠化严重的民勤北部实施关闭部分机井、压缩灌溉面积的措施。

通过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石羊河流域生态保护和治理已见成效。截至2005年底,全市累计完成人工造林种草、封山育林382万亩,建立自然保护区4处,使森林覆盖率达到了12.06%;连续3年实施的人饮解困工程,解决了3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困难。

まじめな(2014-04-2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