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知道黄桥何氏宗祠是怎样的,但我还是要将好地方推广一下,更何况他是我家乡的著名景点,接上一篇“黄桥何氏宗祠3”:
巨型的房屋梁架和残留的彩绘图案,充分显示了黄桥何氏当年的社会地位与雄踞一方的经济实力。据说这座大厅是何?任御史时所建。何?是明弘治十五(1502)年进士。清顺治七年,黄桥何氏族人共商在“原系太仆公居第”创改黄桥何氏宗祠。
如此算来,该建筑已有近500年历史。历经五百年的风霜雨雪,度过五百个酷暑严冬,这座古老的建筑仍然精神抖擞呈现在世人面前。看着这五百年前兴建的古老而略显破旧的民族建筑,中国古建筑特有的魅力,传统的中国建筑文化,让人感叹,折服!何氏宗祠既是宗族文化的优秀遗产,也是建筑文化的中华瑰宝。
明清时代,泰兴黄桥何氏便出了4名进士、10名举人、30名贡生、300名秀才,且官场中人多狷介、正直、廉洁之士。这就一个家族、一个古镇来说,是十分罕见的。现如今,何氏家族更是人才辈出,无论做官、治学、经商、务农皆为人所称道。至于修桥、铺路、赈灾诸多义举莫不踊跃争先。
近年来,在黄桥镇领导和何氏后裔的关心与努力下,在一批热心于地方文化建设老同志的支持下,何氏宗祠进行了保持原状式的维修,并简单进行了陈列布置。
大厅上悬挂“豸绣流芳”金字匾,厅堂正中一间,陈设红木太师椅和茶几。西间放有一座明代插屏和光绪17年的金砖。插屏的底座是红木的,雕刻着鹿鹤嬉松图,正反面相同,极似扬州的双面绣。插屏的一面是穿衣镜,另一面阴十二个“醉”字和“宜”字,隶篆结合,形态各异,气韵生动,由于还刻有明壬戌(1662)年,因而具有一定的艺术和文物价值。
金砖本是御窑厂为北京皇宫铺地生产的,而烧制多余的金砖,就被人们买回去成了练习书法绝妙佳品。东间壁上悬挂的四幅瓷画珍品,是景德镇画瓷名家“珠山八友”中四友的佳作,人物闲静的神态、游鱼动态的逼真、山水幽雅远近层次的分明,没有高深的绘画造诣,是不能达此境界的。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