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来宝的起源,众说纷纭,一般多认为派生于“乌勒格日”。最早的好来宝,是乌勒格日中的某一个唱段,诸如英雄颂歌,思乡赞马,山水特写,将军上阵,两军作战,部队行军,上朝奏本,男女情爱等,都可以成为说书中的一段生动插曲。最早的好来宝曲目《燕丹公主》就是好来宝说书艺人说唱七国故事时,夸赞燕国公主燕丹的一段唱词。它把模样俊俏、天资聪慧的妙龄公主描写得有血有肉,栩栩如生,流传至今。好来宝在近 200年的演唱实践中,许多具有创新天才的好来宝艺人,不断打破某些陈旧俗套,根据内容创编曲调,更多地采用了夸张、对比、铺陈等手法,以诙谐风趣的语言,合辙押韵的诗句,把演唱者所熟悉的人和事,维妙维肖地加以描绘,给人以艺术享受,使好来宝逐渐成为一种独立的曲艺形式。20世纪初叶以来,好来宝的表演方式出现多样化,除表现本民族生活的节目如《燕丹公主》、《富饶的查干湖》、《还是当艺人好》等之外,汉族的历史故事如《王昭君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内容也被好来宝艺人进行编演。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好来宝从思想内容到艺术水平均有提高,涌现出象琶杰、毛依罕这样一些优秀的好来宝演员。多年来,许多文艺工作者对这一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不断进行改革。将单人好来宝变为多人好来宝,大胆试用各种乐器伴奏,加进戏剧情节和舞蹈动作,结合独唱、重唱、轮唱、合唱来进行表演,充分发挥了好来宝的艺术魅力。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乌兰牧骑等专业文艺团体对好来宝的演出形式做了大胆改革,变由一名演员自拉四胡自唱的形式为数名演员各持一把四胡演唱的形式,并用扬琴、三弦、笛子、鼓等多种乐器伴奏。几个人你一段我一段边拉边唱,或数人同奏,同唱一曲,使独唱、重唱、轮唱、合唱等交替使用,使吟诗、叙事、咏唱、舞蹈等揉为一体,令观众耳目一新,人称“乃日勒好来宝”或“交响好来宝”。以后业余宣传队等纷纷学唱、学演,使之在内蒙古地区迅速流传。
代表曲作:好来宝的代表性传统曲目有《燕丹公主》、《僧格仁亲》、《英雄陶克套》、《醉鬼》、《富饶的查干湖》、《王昭君的故事》、《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代表性的新创曲目有:《铁牤牛》、《党和母亲》、《两只羊羔的对话》和《富饶的查干湖》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