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龙舞是中国民间艺术中的一个庞大的家族,品种名目多达一千有余,大致划分为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黄河流域以北及其东北地区两大派系。在道具制作、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等方面各见其长。南方龙舞多荆楚之韵、精巧纤丽;北方龙舞具燕赵之风,古朴刚劲。《海安龙舞》类属南方龙舞,却又在南方龙舞中有同中见异之处,除了兼有南方龙舞的"钻、缠、跳、翻、绕、滚、腾"的套路格局之外,还凸现出《罗汉龙》的"叠",《苍龙舞》的"游"。
海安龙舞的神与奇,显见于海安龙舞的代表舞种“罗汉龙”与“苍龙舞”之中——《罗汉龙》是海安镇北郊新丰村唐家池丁姓人的祖传龙舞,经过"上八代、下八代"的传承,于今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罗汉龙》以边舞边"叠罗汉"称奇。“罗汉龙”的龙具是13节白色布龙,直径30厘米上下,其形其势算不上威武壮观,但银鬓玉角,光彩照人。尤其是阵图变化、动作套路神奇无比,除了兼有南方龙舞的“钻、缠、跳、翻、绕、滚、腾”的套路格局之外,还凸现出一个“叠”,就是在舞龙的过程中,引龙人、舞龙人逐个踩肩上,造成三层相加、四层相叠的“宝塔”。“罗汉龙”边舞边“叠罗汉”,是丁姓舞龙人的一个“绝活”,上一代舞龙人丁成宏、丁成荣在谈到这个“绝活”形成原因的时候,讲过一段神奇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初秋,贯穿海安全境的通扬运河上空万里无云,唯独唐家池这方土地,一连七天七夜都是乌云笼罩,暴雨倾盆,稻禾被淹、农家积水,老人们去龙王庙烧了一个七层斗香,祈求龙王爷念及唐家池一方百姓历来勤劳俭朴、行善积德而大发慈悲,消灾降福。未及一个时辰,唐家池上空惊雷声起,降下一个小白龙,盘坐于唐家池的池塘之中,形同一座宝塔。只见它抖龙尾,昂龙头,喷出一股水柱,直泻茫大海,顷刻之间积水消退,天空放晴。秋后,当地农家仍获得了丰收。丁姓的老祖宗为了感激小白龙退水消灾、降福唐家池的恩德,舞龙庆祝丰收时,就仿照小白龙盘坐于唐家池池塘之中的神态,练起了“堆宝塔”、“叠罗汉”的功夫。“罗汉龙”在唐家池丁姓人中代代相传。建国前迫于生计到时上海拉黄包车、蹬三轮车的丁姓人,在庆祝上海解放一周年的时候,自动掏腰包、“凑份子”,扎出了一条小白龙,代表上海蓬菜区(今南市区)工会,参加了庆祝大游行。在众多舞龙队中,他们以边舞边“叠罗汉”的特色表演独领风骚,抢占鳌头。陈毅市长亲切接见了他们,并且让军管会的干部给他们一人奖励一套军装、一条毛巾。“罗汉龙”和所有民族民间舞蹈一起重获新生之后,经过海安文化馆的精心整理、发展创新,1985年被中央电视台搬上了荧屏;1987年参加江苏省首届音乐舞蹈节,既是开场,也作大轴,在疾徐有致的锣鼓声中出足了风头,把“表演一等奖”的奖杯捧回唐家池;新千年到来之际,“罗汉龙”又 舞到了北京,在第十六届龙潭庙会暨中华优秀民间花会大赛中夺得了金奖。“苍龙舞”使用的龙具特小,但色彩鲜艳,晓畅秀美,装饰性极强,全长2米许,龙头、龙尾各有一柄,舞龙人多为女性,人各一龙,手各一柄,以轻捷、灵巧、变幻自如的腕龙动作活跃在群龙会舞的表演区内,伴和着乡土风味浓烈的民间吹打乐,踏着戏曲旦角的碎步,“旁送胯”、走圆场,“双臂甩圆”、穿花戏逗,弹跳腾越、云游翻飞,如溪水回流、似彩云游弋,凸现出一个“游”。大有古人咏舞诗中“技鸟轻风似舞腰”、“纤腰舞尽春杨柳”的美感和意境。《苍龙舞》源起于双楼镇南缘,形成于明末清初。《苍龙舞》龙具虽小,但色彩鲜艳,晓畅秀美,装饰性极强,表演者多为女性,人各一龙,手各一柄,以轻捷、灵巧、变幻自如的腕龙动作活跃于群龙会舞的表演区内,伴和着乡土风味浓烈的民间吹打乐,踏着戏曲旦角的碎步,"旁送胯"走园场,"双臂甩圆",穿花戏逗,弹跳腾越,云游翻飞,如溪水回流,似彩云游弋,凸现出一个"游"。大有古人咏舞诗中"枝鸟轻风似舞腰"、"纤腰舞尽春扬柳"的美感和意境。这以后,老百姓每逢丰收时节,都要扎制五尺苍龙,在田间、在宅院边舞边游,伴以念唱吉利言词,如“苍龙弯弯腰,银子动担挑”,“苍龙点点头,吃穿都不愁”。也有贫苦农民,将其引作走村串户、乞讨糊口的形式,并且因此得以世代相传。上世纪80年代,经过海安文化馆的搜集整理,将“舞苍龙”舞蹈化,曾三次晋京演出,并在中南海怀仁堂为中央领导同志献艺;在文化部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办的“全国部分省、市、自治区民族民间广场舞蹈会演比赛”中,获得“金孔雀”大奖;参加文化部组团的中国民间艺术团出访日本时,赢得日本观众的由衷赞叹;还被南通市歌舞团用作出访欧洲四国的压台节目;1999年又一次应调晋京参加首都举办的国庆50周年游园活动,演出于天坛公园。在海安文化馆和海安民间文艺工作者共同努力下,海安龙舞正进入创新发展的新阶段,近年来先后推出了手龙舞、人龙舞、扁担舞、板凳龙、独脚龙等一批新编龙舞。以“罗汉龙”为主体的系列龙舞《龙腾江海》在江苏省首届农民艺术节上以百龙会舞、七彩纷呈的气势和场面,捧回了特别金奖。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cck1993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32367323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