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八义集臭豆腐乳
臭豆腐,其名虽俗气,臭气熏天,却是一种极具特色的风味,一经品尝,常令人欲罢不能。臭豆腐分为臭豆腐干和臭豆腐乳两种,前者虽有稍许臭味但基本保持了豆腐的味道,后者则奇臭无比、入口喷香。臭豆腐在全国各地都深受欢迎。而在徐州地区,只要提起臭豆腐就不得不说邳州八义集镇,该镇“臭”名远扬,臭豆腐乳成为周边乡镇争相选购的佳品。八义集豆腐乳脍炙人口,具有颜色青灰、肉质松软、香味别致、增进食欲的特点,因而颇受用户的欢迎。
关于臭豆腐乳的工艺
相传八义集豆腐乳的先师刘祥胜,是睢宁县古邳人。约在1740年,古邳一带洪水泛滥,颗粒无收,刘祥胜父子逃荒来到八义集,靠生产祖传的豆腐乳谋生。刘家生产的豆腐乳的技巧和方法,在八义集地区广为流传,迄今为止已有二百四十多年的历史。1955年,八义集镇建立了集体所有制的酱菜厂,现今该厂仍然存在,厂长郭允启说,当时的厂长为了能生产出臭豆腐乳,想尽了办法。“厂里人去找刘祥胜的后人,但是没有人知道怎么制作的,后来又去选择用过的工具和留下的文字资料,根据整理出的步骤,工厂又做了很长时间的实验,大概是在两三年之后才把臭豆腐乳做出来。” 这家有着60多年历史的酱菜厂位于八义集镇老街,刚建厂时,生意很红火,业务也很多,生产十多种酱菜,后来酱菜的市场越来越小,直到如今只生产该厂的主打产品臭豆腐。“产量很小,一年只生产三四吨,这不但和厂的规模有关,还和生产规律有关,”郭厂长说。 八义集臭豆腐以八集酱菜厂生产的最为出名,其入鼻虽奇臭无比,至口却润若无物,沾舌则回味悠长,进喉已是妙不可言,在当地流传这样一句话“闻着臭、吃着香,品了一缸再一缸”。 为什么八义集的臭豆腐好吃?这不仅取决于其做法,更重要的是水质、调料和菌种。郭允启说,厂里有一眼老井,深达百米,水质甘甜,可直接饮用。“我们的技术曾到很多地方去推广,包括徐州、苏州及山东南部,但都做不出这么鲜美的味道,我们猜测有可能是水质的问题,八义集盛产石灰石。” 调料和菌种自建厂一直延续到现在,目前由郭允启掌握,他说这就是厂子的核心技术。60年老厂和一眼老井,腌制要历时1年。60多岁的郭允启是如今厂里最有经验的老技师了,他介绍制作过程时说,臭豆腐虽小,但做起来却煞费功夫,粗略算下来要历时1年,而食用季节只有冬季。
八义集豆腐乳以色、香、味俱全的美誉而千里驰名,然而它的制作方法却简便易行。大体上先将打好的鲜豆腐乳块竖放在地下室的木板架子上,保持相宜的温度,使发酵长出2-3公分长的菌须,然后放进盐缸里腌七、八个月,方可启缸出集。腌制好的豆腐块会散发出奇臭的味道,外面包裹着一层泛黄的粘液,但入口柔滑,愈品愈香,回味无穷。如配以葱白,葱香混合着豆香,更让人欲罢不能。郭允启说每当启缸的时候,方圆数百米都能闻到臭豆腐乳散发出的味道。郭允启说,他们厂之所以能坚持到如今,全依靠周围百姓的认可,“以前曾销售到很多省份,但现在只在周边几个乡镇销售,多数都是被当作礼品送人的,价格不贵,一个礼盒装4瓶只要21元。”
关于八义集臭豆腐厂的状况
最近几年间,曾有不少酱菜加工企业打算收购八义集酱菜厂,看中的就是工艺和配方。但郭允启没有答应,“我们这里的人这么喜欢吃臭豆腐乳,我们不能把厂卖了,相反,我们打算向更多的年轻人传承这门手艺,让臭豆腐乳被更多人接受。” 厂里,有三四名女孩在制作豆腐和切块,但腌制及发酵,基本还由年长工人承担,“她们受不了这里的环境,发酵之后的豆腐太臭了,尤其是启缸的时候,都要捂着鼻子才行。”
现在,八义集豆腐乳厂,人员很少。但他们不计报酬,每年能为国家生产七、八万斤豆腐乳。尽管如此,仍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徐州市六个县,按计划分配。所余在苏、鲁、豫、皖、浙、冀和京、沪等腰三角形地畅销。还有福建、新疆、内蒙、黑龙江等地的远客经常来函求购。产量虽然年年增加,仍然是供不应求。在此也呼吁有志青年可以将臭豆腐工艺传承下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