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田春节

家乡区县: 福建省大田县

    我国春节活动代代相传,几千年来形成了多姿多彩的传统习俗。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特色;城市乡村,有各自的风情。大田的春节,实际上是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开始,到正月十五元宵后才结束。


送 灶

    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据说是为了堵住“灶君”的嘴,要他“上天奏好事,回宫保平安”。

扫尘

    民间有腊月二十四日(也有二十五日或其它日子)“扫尘”的习俗。大田人“扫尘”不仅是清扫灰尘,还有驱邪除灾之意。这一天,家家户户掸尘扫屋,把窗台、门板、桌子、橱具无不刷洗得干干净净。同时各家开始蒸年糕、炸豆腐、舂糍果、杀鸡宰鸭备年货;因为有“正月不讨债”的惯例,年前各家必须结清一年来社会往来的经济账目。大田县还有“廿四扫尘,廿五宰猪,廿六赶墟,廿七讨钱,廿八舂果,廿九过年”的谚语,形象地反映大田年前的民间习俗。


除 夕

    即腊月三十晚上的“过年”。大田的武陵、早兴有提前一天“过年”的风俗。凡外出男女,除夕夜都要回家团聚。这天一大早,家家户户门前贴春联,厅堂挂年画,厨房、谷仓、猪栏分别贴上“人寿年丰”、“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之类红帖;橱柜、桌椅、水缸等贴上红纸条,以示欢庆之意。午前,用三牲酒醴祭祀祖先和灶神,敬请灶神回宫司事。放完爆竹开始吃年夜饭。全家人团团围坐,长辈居上座,儿孙左右相陪,外出未归者留空席、摆碗筷,以示团圆;桌上往往有两碗鱼,一碗是不能动的,表示“年年有余”;饭后,大人给小孩分压岁钱;主妇要煮好“隔年饭”,留待年初一食用,以示年有余粮;灶内用硬木蕴火种,象征烟火不断、人丁兴旺;厅堂灶房还要点岁灯,大人们通宵守岁,意为去旧迎新。八十年代起,合家收看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节目已经成为新俗,零点钟声一响,家家燃放鞭炮,喜迎新年。

    大年初一,大人小孩凌晨即起,穿戴一新,鸣炮开门,以图开门大吉。这一天人们往往上寺庙谒诸神、拜祖宗,祈求平安;乡邻见面,彼此拱手作揖,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这一天,大人小孩都禁止讲不吉利的话。如碗打碎了,要说“碎(岁)碎(岁)平安”;小孩摔跟头,说“拾元宝”;受伤流血,称“见红有喜”……初一上午,将乐某村群众还有到水井、溪边争挑第一担水之习俗,叫“考头水”,寓新年事事第一;大田畲族妇女清早要先到河上游“汲新水”,取“万象更新”之意,小孩要到竹林里摇竹子,以求“快快长大”。

    初二起,人们开始走亲访友,互相拜年各家宴请亲朋好友,一直请到正月十五甚至正月底。大田县还有“七人、八谷、九天、十地”之俗,即初七为“人”生日,初八为“五谷”生日,初九为“天公”诞辰,初十为“土地公”生日,庆典活动各各不同,颇有韵味。


元宵节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及“上元天官赐福”日,是春节中活动最精彩、最热闹、也最值得回味的佳节。大田元宵节人们都要吃元宵(汤圆),皮用糯米粉制成,馅子有或甜或咸,以祈合家团圆。而元宵节最让人难以忘怀的是多姿多彩的民间“闹花灯”。许多城乡元宵活动从正月十三便已开始。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街头村落千灯争艳。龙灯、花灯、走马灯、龙凤呈祥灯、麒麟送子灯、吉祥如意灯、百鸟朝凤灯、牡丹富贵灯、松鹤延年灯、鸳鸯戏水灯……仅龙灯就派生烛桥、板凳龙、香龙、草龙等等,灯火辉煌、千姿百态。不但有观不完的花灯令人陶醉,还有热闹欢腾的舞龙灯、舞狮子、踩高跷、旱船各种游艺美不胜收。在元宵夜,大田还有“偷拔葱嫁好翁(夫),偷拔菜嫁好婿”的“偷”拔葱菜之俗,菜主不但不责骂,还以听到毒言恶语为佳。

绿色的(2014-04-2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