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概况
综合经济
2011年,我县经济总量不断壮大,增长方式更加优化。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1.08亿元,增长12.2%;财政收入4.48亿元,增长29.1%,继2010年突破3亿元后,连续两年实现过亿元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6亿元,增长33.8%;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7亿元,增长17.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6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55元,分别增长14.2%、15.2%。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村经济亮点频现。2009年,新农村建设示范村91个,增长62.5%。农产品加工企业135家。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完成销售收入96380万元,实现利税3728万元。农民专业合作社达41个,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5250户。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72543.6万元,实现增加值157457.3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7%。其中农业产值142401.6万元,实现增加值85796.9万元;林业产值13006.1万元,实现增加值10034.2万元;畜牧业产值107162.6万元,实现增加值55724.6万元;渔业产值6954.1万元,实现增加值4395万元;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19.2万元,实现增加值1506.6万元。
全年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162.67万亩,增长7.05%。粮食种植面积117.56万亩,增长9.73%;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1.37万亩,增长9.2%;优质稻种植面积54.16万亩,增长28.49%。烟叶种植面积4万亩,增
长61.2%;玉米种植面积15.2万亩,高粱种植面积0.48万亩,薯类种植面积30.6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4.12万亩,与上年持平;蔬菜种植面积18.75万亩,下降2.87%;药材种植面积1.16万亩,下降22.2%。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31664吨,增长1.41%。
全年共免疫牲畜175.5万头,免疫家禽256.4万羽,免疫率100%。全年出栏牲猪99.22万头,其中肉猪93.5万头,增长4.13%。三元杂交猪比率达91.6%。1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808个,增长27.4%。能繁育母猪4.85万头,增长4.98%。出栏肉牛3.45万头,增长3.29%;出栏羊3.9万头,增长2.63%,出栏家禽452万羽,增长9.43%。全年肉类产量77352吨,增长3.62%;其中猪肉产量66165吨,增长3.19%;禽蛋产量2600吨,增长7.69%;养殖水面5.42万亩,水产品产量1.18万吨,下降11.59%。
全县森林覆盖率为43.1%,林地面积146.21万亩。完成造林面积6495亩,实施退耕还林4950亩。在水土流失地区实行封育保护5700亩。新造优质油茶林5000亩,垦复油茶林面积34000亩。7月,邵阳县获得“中国油茶之都”称号,2011年10月19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在人民大会堂授牌。
水利条件得到有效改善。全年共投入资金11420万元,同比增长35%,兴建维修各类水利工程168处。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14处,投入资金3504万元。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35平方公里,旱涝保收面积达23.7万亩,有效灌溉面积达49.68万亩,新增0.18万亩;新增节水灌溉面积0.3万亩。年末全县中小型水库蓄水总量0.498亿立方米,总用水量43470万立方米,人均用水量453.2立方米。
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农机具补贴488.7万元,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84327千瓦,增长15.7%。大中型拖拉机370台/9952千瓦,分别增长32.6%、33%;小型及手扶拖拉机885台/11243千瓦,分别增长9.5%、11.1%。排灌机械84340台/186868千瓦,分别增长7.8%、12.7%。农用载重汽车2312辆,增长13.7%。
2011年,农业集约程度稳步提升。四大特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逐步走上规模化、集约化。全年落实粮食播种面积130.35万亩,总产56.48万吨,其中优质稻70.52万亩。种植烤烟2.1万亩,收购烟叶6.4万担,烟叶均价达885元/担,创历史新高。新造油茶1.52万亩,低改3.5万亩,现有粮油规模加工企业4家。出栏生猪119万头,全县规模养殖场达561个,其中,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54个,规模化率达60%以上。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