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门美食虾米糍

家乡区县: 珠海市斗门区

   

   虾米糍,顾名思义是用虾米为主要佐料做成的。斗门水网密布,到处是河涌港汊,盛产河虾、基围虾、白虾、罗氏沼虾等。用缯捕捉,有时一夜可以捕捉七八斤。一斤生猛的基围虾可以晒二两虾干,所以用虾米做原料一点也不用犯愁。虾米不选一般的河虾,要选大只、生猛的基围虾(又叫沙虾),灼熟、晒干。晒时要选挑北风吹得猛,有阳光、风高物燥的日子。这样的天时晒虾,虾米容易干,晒出的虾米特别清香。且基围虾比河虾或其它虾类肉质嫩滑、清甜、甘美。猪肉用得不多,但也要选猪上肉,即猪脊背上的肉,那肉厚而瘦、瘦而脆,吃起来脆香而不腻牙。米粉呢,选料更讲究。挑选晚造优质的黄粘米,由米变成粉要用碓舂出来,不能用机器磨碎(说实在,那时也没有机械磨粉,现在用机械磨出来粉做糍粑不及人工舂出来的米粉做糍粑口感好)。碓是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杠,杠的一端装有一块圆形的石头。舂米粉不能马虎,要有耐性。一般由3个人来完成工序:两人用脚连续用力踏另一端,石头就连续起落,经过浸泡的黄粘米就慢慢粉碎而变成粉末;另一人坐在小木凳上,手拿布满密密小孔、名叫“箩斗”的筛粉工具,一左一右地快速筛,筛出来的粉均匀细嫩。  除了主料与配料讲究外,水也要讲究。乡下人一般选用山泉水。我家乡下距离村子二里远的一个小山丘脚下有一股泉水,泉水日夜不停地涌出,冬暖夏凉,清洌甘甜。村里人叫它为“龙井”。用“龙井”的水做虾米糍,特别好看、好吃,味道与众不同。

  乡下人尊重传统,每到传统的节日,譬如春节、三月三、四月八、五月端午、七月十四、中秋、九月九重阳等,家家都有糍粑庆节,那虾米糍是少不了的。家里的人做糍粑,不叫“做”,也不叫“蒸”,更不叫“煮”,而是叫“炊”。我母亲“炊”虾米糍有一手绝活。也许是祖传的吧,她“炊”出来的虾米糍与众不同,特别甘香,特别嫩滑,特别可口。四乡八邻的婶姆、三姑六婆都来我家向她求教“炊”虾米糍的技术。

  母亲每次“炊”虾米糍,都是隔晚就到“龙井”挑水。凌晨三点起床开始忙碌。先用“龙井”水把米粉和稀,然后用勺子把和稀的米粉均匀地洒在有白纱布垫底的四方竹笪上,再在上面一点点地撤已用油盐炒熟爆香的虾米、瘦肉和葱花,待锅里的水烧开后放上竹笪。一笪一笪地“炊”,直忙到天光亮。“炊”出来的虾米糍趁热卷成一条条圆形的长条状,像猪肠似的。我有一次一口气连吃8条,直撑得肚子滚圆滚圆,像个吹涨了的气球。

 

吴亿豪(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