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坦汗

家乡区县: 呼和浩特市玉泉区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是一座有名的塞外名城,这里有繁华的城市还有美丽的草原。那么到底是谁建立了这座城市,又是谁把这里发展起来的呢?

    当时草原上有一名部落首领叫做阿拉坦汗,他的父亲是巴尔斯博罗特是右翼三万户济农,从这里也可以看出,阿拉坦汗生活条件是很好的,这也为其之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那时的阿拉坦汗,足智多谋富有韬略,守土拓疆,骁勇善战,冠绝当时,已是蒙古地区有名的人物了。年仅30多岁阿拉坦汗成为右翼3万户实际的首领,开始了建功立业的光辉历程,他年年带兵出征,不断扩大统治区域,他先后进行了大大小小几十场战役,终于控制了东到宣化,西至河套,包括大青山南北的广大地区,威望也大大提高。在明蒙双方停战互市的第二年,阿拉坦汗做出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修建一座城池,于是在北靠大青山、南临黄河水的地方选择了一片避风向阳、山环水绕的好地方,招揽工匠,筹建修城事宜。这时的明朝也是相当欢迎其做法,为了表示友好在技术与物资支持上给予了很大的帮助。经过数年努力,终于在1575年建成,起了一个富有诗意的名称“库库和屯”,蒙古语的意思是“青色的城”,也就是今天的呼和浩特。明朝廷给库库和屯起了一个汉文名称叫“归化”,意思是“归顺明朝,接受教化”。

    刚刚建立的呼和浩特市并不怎么大,讲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就是,阿拉坦汗的妻子,她也为建立呼和浩特市给予了很大的贡献。她亲自参与了筹划设计和指挥施工,并于当年完工。呼和浩特很快发展成为漠南蒙古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宗教中心,这一地位历经清朝、民国直到今天,始终保存不变。

    再后来,经过明清两代,呼和浩特地区陆续建起了近百座喇嘛教寺庙,相传有“七大召、八小召,七十二个免名召”“数上来的喇嘛三千六,数不上来的无其数”,其中规模较大的十几座喇嘛庙都集中在呼和浩特,这时的呼和浩特已有了“召城”之誉。今天来呼和浩特观光游览的人也会发现,呼市的召庙非常多,是一个很据有佛教气息的城市。

    自从阿拉坦汗与三娘子开发了土默川,建起了呼和浩特,中原各地和西北地区的各族百姓陆续涌入土默川安家立业。阿拉坦汗作为呼和浩特的建成第一人,功不可没,现在,去呼市的大召寺游览的人还可以看到,呼市人为其建造的塑像,以此表达对他的敬意。

Cherryrui(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