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又称为亚洲参,是具有肉质的根,多年生草本植物,可药用,喜阴凉、湿润的气候,多生长于海拔500~1100米山地缓坡或斜坡地的针阔混交林或杂木林中。由于根部肥大,形若纺锤,常有分叉,全貌颇似人的头、手、足和四肢,故而称为人参。性味甘、微苦。微温、补气、生津安神、益气,含多种皂甙和多糖类成分。人参属于五加科,主要生长在东亚,特别是寒冷地区,是亚洲常见药材,用于愈后恢复、增强体力、调节荷尔蒙、降低血糖和控制血压、控制肝指数和肝功能保健等。古代人参的雅称为黄精、地精、神草。人参被人们称为“百草之王”,是闻名遐迩的“东北三宝”(人参、貂皮、鹿茸)之一,是驰名中外、老幼皆知的名贵药材。
图片1 人参
功能: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止渴,安神益智。 1、参须:以红参须为多见,性能与红参相似,但效力较小而缓和。2、生晒参:性较平和,不温不燥,既可补气、又可生津,适用于扶正祛邪,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3、白参(糖参)的功效:性最平和,效力相对较小,适用于健脾益肺。4、野山参:无温燥之性,大补元气,为参中之上品,但资源少,价值昂贵,很少用。5、红参的功效:温补。补气中带有刚健温燥之性,长于振奋阳气,适用于急救回阳。主治:劳伤虚损、食少、倦怠、反胃吐食、大便滑泄、虚咳喘促、自汗暴脱、惊悸、健忘、眩晕头痛、阳痿、尿频、消渴、妇女崩漏、小儿慢惊及久虚不复,一切气血津液不足之证。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10g,大剂量10-30g,宜另煎兑入;或研末,1-2g;或敷膏;或泡酒;或入丸、散。 (相关资料:http://www.hudong.com/wiki/人参)
人参鉴别 生晒参 主根呈纺锤形或圆柱形,长3-15cm,直径1-2cm。表面灰黄色,上部或全体有疏浅断续的粗横纹及明显的纵皱,下部有支根2-3条,并着生多数细长的须根,须根上常有不明显的细小疣状突起。根茎(芦头)长1-4cm,直径0.3-1.5cm,多拘挛而弯曲,具不定根({丁})和稀疏的凹窝状茎痕(芦碗)。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有黄棕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隙。香气特异,味微苦、甘。生晒山参 主根与根茎等长或较短,呈人字形、菱形或圆柱形,长2-10cm。表面灰黄色,具纵纹,上端有紧密而深陷的环状横纹,支根多为2 条,须根细长,清晰不乱,有明显的疣状突起,习称“珍珠疙瘩”。根茎细长,上部具密集的茎痕,不定根较粗,形似枣核。
中国食用人参的历史悠久,对它的神奇功效也是推崇倍至,据史书记载:人参对人体有“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明目开心益智”功效。它的食用方法很有讲究: 1、炖服。将人参切成2cm薄片,放入瓷碗内,加满水,封密碗口,放置于锅内蒸炖4~5小时即可服用。2、嚼食。以2~3片人参含于口中细嚼,生津提神,甘凉可口,是最简单服用方法。3、磨粉。将人参磨成细粉,每天吞服,用量视个人体质而定,一般每次1~1.5克。4、冲茶。将人参切成薄片,放在碗内或杯中,用开水冲泡,闷盖5分后即可服用。5、泡酒。将整根人参可切成薄片装入瓶内用50~60度的白酒浸泡,每日斟情服用。6、炖煮食品。人参在食用时常常伴有一定的苦味,如果将人参和瘦肉、小鸡、鱼等一起烹炖,可消除苦味,滋补强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