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榆:面朝大海,走向海港时代w

家乡区县: 连云港市赣榆县

昨天的赣榆,

坐拥62.5公里黄金海岸线,

有海无港的心结挥之不去;

今天的赣榆,

在江苏沿海蓬勃发展的当下,

注定要完成建港的百年大计;

明天的赣榆,

昔日的海州湾已成为财富港区,

一座现代化港城正不断壮大崛起;

潮涌海州湾,扬帆赣榆港,

百年梦想,幸福启航……

凭海临风大港梦

有海无港,是这片海州湾畔利舟楫、便交通的土地千百年来挥之不去的痛;跨入新世纪,迎着沿海开发的大潮,百万赣榆儿女燃起百年的梦想,赣榆,这座海右古郡,乘势而上开启了海上新征程……

有海无港,是赣榆发展历史上挥之不去的痛,更是制约赣榆跨越发展的现实瓶颈。客观需求与现实机遇相互叠加,点燃了赣榆人建港的百年梦想。赣榆人将自身优势与未来梦想相融合、相创造,勾勒出了一幅具有现代品质的港口产业新城的蓝图。2009年6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连云港尽快开辟新港区,尽快启动赣榆港区进港航道建设,并根据产业需要推进赣榆港区的深水泊位建设,开设两翼港区一类口岸。2010年1月29日,交通运输部、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连云港港赣榆港区总体规划》。自此,赣榆人民全身心地昂首阔步迈进海港建设的新时代,“潮涌海州湾,扬帆赣榆港”的壮美画卷将在这里完美展现。

迎着沿海开发的大潮,赣榆致力打造政通人和、百业俱兴的盛世美景,最大限度地利用和发挥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与空间优势,大力实施港产城一体发展战略,在沿海科学规划经济开发区、海洋经济开发区、海州湾生物科技园、柘汪临港产业区这四大园区,重点培育石化、钢铁机械、生物科技、太阳能光伏四大支柱产业,打造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临港产业高地。建港,建深水港,建深水产业大港,万事齐备,征战的号角已经吹响。

2010年,赣榆把港口建设作为“奠百年基业”的首要工程,举全县之力奋力突破。2011年,港口建设完成投资 6.8亿元,赣榆港区被交通运输部定位为国家沿海主要港口重要港区,列入“十二五”规划重点扶持。到2012年,已累计完成投资40亿元,6350米防波堤、8.06公里5万吨级航道、一期3个5万吨级通用散货泊位(水工结构兼顾15万吨级)、1个15万吨级液体化工泊位建设完成,开港即可形成1500万吨吞吐能力;港区集疏运体系日臻完善,沿海高速公路、204国道和沿海铁路构筑起对外运输大通道,临海高等级公路形成支撑运输与引导产业的重要聚合轴,两横三纵的区内路网承载着港产城一体化发展平台,铁路支线的引入和管道运网的铺筑,叠加形成了公、铁、水、管无缝衔接的综合集疏运体系;口岸联检中心主体完工,一类开放口岸加速申报。2012年12月25日,赣榆港实现开港试通航;2013年3月1日零时起,连云港港赣榆港区航道正式开通使用,标志着连云港港北翼港区正式通航并进入港口生产阶段,全面融入连云港港“一体两翼”组合大港整体发展战略布局,赣榆也彻底结束了“有海岸无港口”的历史。自赣榆港开港试运营以来,共进靠5万吨级散货船10余艘及其他船舶30余艘次,累计实现货物吞吐量100多万吨。

逐海踏浪展英姿

站在赣榆港海堤迎风远眺,6350米防波堤犹如卧波长虹挺进大海,托举着朝阳冉冉升腾;空中俯瞰,20万平方米码头后方堆场犹如一面大旗迎风招展;机械长臂挥舞,车辆络绎不绝,工地上一派忙碌景象。

自建港以来,中央部委和省市领导多次亲临赣榆港区视察指导,为港区建设撑腰、鼓劲。赣榆县委县政府果断决策、精心筹划、细致工作,创新常委议港会的形式,定期听取港区建设进展情况,会办解决影响港区发展的重大问题。2013年元旦上班第一天,市委常委、县委书记王加培在全县干部大会上不无感慨地说:“2012年对赣榆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圆满实现了‘跻身全国百强、建成全面小康、港口开港运营’三大目标。2013年,赣榆更要坚持走沿海开发之路,挺进海港新时代,着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港产为核心、港城为支撑的互动开发。”

怎么来建港,专家说了算。在港口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科学建港,特聘国家级设计大师顾民权,中交第一航务工程勘察设计院总工程师杨希宏为建港顾问,就港产城一体化协调发展、港口岸线划分与保护等问题,共同为赣榆建港把脉,注重港口规划的科学性和前瞻性,统筹各方关系,处理好港口建设与渔业结构调整问题,保证渔民失海不失渔、失渔不减收。

赣榆县委副书记、人大常委会主任朱向阳,港口规划、建设的总设计师,为了港口建设项目的审批,一个星期跑5趟南京,长途跋涉是家常便饭。他经常是一头扎进工地,进入港区就步行,用他自己的话说:面对繁重的港口建设目标任务,我们就是按照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四个一”推进机制,通过严格的责任制逼出措施,逼出干劲,逼出实绩,确保港口建设序时推进。

刘华山,建港指挥部工程部部长,为了确保工程进度,他每天都早早赶到施工现场,巡视协调处理各类具体问题,在港区工作的前两个冬季,正赶上修防波堤,尤其是值夜查巡,白天还凑合,可夜班一值就是4个小时,夜风像刀子一样割扯着手脚,冷冷地硬向脖子里灌,夜到深时和衣眠。他动情地告诉笔者,“千里之堤,溃于蚁穴。工程质量和安全是港区建设的头等大事,让我们工程人如履薄冰,责任重于泰山哪!老婆生孩子时,我都没有回家,现在孩子都一岁多了,见到我,还硬向他妈妈怀里躲……”

年过花甲的监理工程师张培林,自港区建设以来始终把质量视作生命。在挡浪墙、扭王字块施工过程中,经验丰富的他与建设方和施工方多次沟通,有效地破解了混凝土石子级配不良、石粉含量高等质量问题。2011年5月底,父亲病危,因放不下手中的工作,都没能及时回去见父亲一面,只能遥望北方为他老人家祈祷祝福。

港口建设得到了干部群众的大力支持,柘汪镇响石村群众主动地把自家承包的虾塘、浅海域紫菜、贝类养殖滩涂让了出来。村里一位老人拉着指挥部干部的手说,甭说是赔偿,就是没有,咱们也不能说二话。建港,这可是几辈子盼都盼不来的大事啊!村民们都相信用不了两年,老百姓们的吃穿住行就要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2010年8月抛填第一车石料,实质性地启动港区一期起步工程以来,赣榆港的建设者们用两年时间走完其他建港县(市)历时十年的路程。这是勤劳勇敢的赣榆人用实际行动践行海港梦想的生动体现。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的精神铸就了港口建设历史上的一个个光辉数字。

启航扬帆竞风流

凭海临风,瞩目远眺,一座新兴的现代化港口正在海州湾畔崛起。声声汽笛长鸣,片片远帆招展,这片沉睡千年的海域如今已被唤醒,从赣榆港开港运营的那一历史时

...

王小慧(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