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头狮子一样浓密黑发,一双看似与常人一样的手,然而那气势磅礴的《万马奔腾》马头琴乐曲,就是从这双手的指缝中流出。他就是从科尔沁草原走出的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齐·宝力高。
1944年农历2月初2,齐·宝力高降生在科左中旗海力锦苏木哈拉胡少村的老活佛齐根德扎布家,他的家人没有料到,这个哇哇啼哭的孩子日后会成为一代马头琴大师。
7岁那年,父亲知道了他想学乐器的心思,就请了一个木匠给他做了“潮尔”和四胡。每逢过年,科尔沁草原上的人们都会请来民间艺人到村子里拉马头琴、四胡、吹笛子、弹三弦,整夜不停地演奏。晚上看完演出后,第二天,不识谱的齐·齐宝力高凭感觉就能模仿着给母亲演奏。8岁时,他就能和民间艺人合奏几十首民歌了。12岁那年,父亲病故,他在母亲含辛茹苦拉扯下,与家中的众兄弟姐妹慢慢地成长起来。从小禀赋极佳的他,喜欢上了马头琴和四胡。没过多长时间,他就成为十里八村中马头琴演奏的高手。1958年,正巧内蒙古自治区民间实验剧团来旗里招演员,负责人觉得他马头琴拉得不错,有培养前途,便将他招收入团,这年他仅13岁。 来到城市,眼前的一切让这个草原来的少年惊奇不已,一切都是那样新鲜和有吸引力…… 见识长了,视野宽了,他更加不满足自己的技艺,开始系统地研习马头琴演奏。
出生在草原上的孩子,草原就是他的根。那时的齐·宝力高始终没有丢下马头琴。他每天干完活,不管多累,总是要拉上一段马头琴。在那段艰苦的岁月,马头琴成为他最亲密的伙伴,成为他生命的一部分,他把自己的灵魂赋予了马头琴。1998年,齐·宝力高成立了“野马马头琴剧团”,他曾组织了一支由他的一千名国内外学生组成的千人马头琴表演队,在一次大型演出会上齐奏《万马奔腾》,演出现场的观众被马头琴那磅礴气势和独特魅力强烈震撼征服了。
齐·宝力高将马头琴演奏艺术推向了国内外乐坛,使马头琴成为了世界瞩目的神奇的民族乐器。外国人称马头琴是“蒙古人的马头琴,草原上的切鲁(大提琴)。”齐·宝力高,这位从科尔沁走出来的一代马头琴大师将继续用他一生中最钟爱的乐器——草原上的“切鲁”, 永远做一个草原灵魂的歌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