胊山名字的由来源于其远观形似马车的 軥(qú)。见图片。
胊通“軥”[qú]。
1.车轭两边叉马颈的曲木。
“繇胊汏輈。”杜预注:“胊,车轭。”孔颖达疏:“盖胊、軥通用也。”《左传·昭公二十六年》
2.《说文解字》 《卷十四》《车部》 ·軥
3.《左传·襄公十四年》初,尹公佗学射于庚公差,庚公差学射于公孙丁。二子追公(卫献公),公孙丁御公。子鱼(庚公差)曰:“射为背师,不射为戮,射为礼乎?”射两軥而还。尹公佗曰:“子为师,我则远矣。”乃反之。公孙丁授公辔而射之,贯臂。
4.胊本又作軥。——《康熙字典》
政府拦河建湖,开发两山一湖旅游景观,朐山、句月湖、粟山相映成趣,成为县城人们休闲、娱乐的决好去处
康熙《临朐县志》谓朐山“上有神祠、眇云台、文笔峰,旧有高明堂,朐山书院,今废。山上有市场,一岁两举。”所谓市场实为庙会。乾隆元年(1736)在朐山东山峰建奎星楼,高筑座台,木质结构,顶为垅瓦,八角翘首,飞檐流丹。同时于西山峰建文昌阁,地基高筑,石基镌“云台”2字。咸丰年间,捻军曾将清朝博多勒噶亲王僧格林沁围困于此。1934年重修太和塔、文昌阁。1947年,临朐战役,山顶建筑尽毁于炮火。朐山皆黑石,石缝中杂生草木。民国时期,城里的学生每逢3月12日,到山上植树造“中山林”。建国后,青年学生、干部、职工多次在朐山义务植树,今柏树、刺槐、苹果已覆盖成荫。山前建立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巍然矗立;革命烈士纪念堂肃穆庄严;烈士墓地,翠柏掩映。1985年,在山顶建成电视转播台,电视塔高耸入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