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大神会
每年的重阳节期间,连州保安镇都有大型的民间传统活动─大神会。现在的大神会,主要内容是游行队伍簇拥着各路神鬼环镇一周,称“赛神”。“大神”由人戴具扮演,穿龙袍坐龙椅头顶神伞,由八位汉子抬着。前边有戴青面獠牙面具的“判官”和“行者”开路。之后是香案、锦架、龙狮、八音、十样锦锣鼓和小童扮的故事人物─许仙和白素贞、杨宗保和穆桂英等。大神会源于唐代保安人黄保义在京城扶正压邪而使朝廷国泰民安,黄保义功成身退后将京城的重阳盛世会(大神会)带回家乡保安延续至今的传说。保安的大神会是一种傩祭活动,属民间的傩戏演出。
豆腐节
豆腐节是佛冈县高岗镇社岗下村林氏族人元宵上灯习俗中独具特色的一项民间活动。据林氏族中长辈介绍,豆腐节的起源大约在公元1609年。那年正月十三林氏村民在祠堂上灯吃斋时,一位村民无意中将豆腐弄到另一位村民身上,引起了一场豆腐仗。第二年参加上年豆腐仗的村民又喜添男丁,村民们认为是豆腐仗带来的人丁兴旺,此后每年正月十三给祠堂上灯时都由丁头组织打豆腐仗,至今已经发展成全村老少全部参与的豆腐节。豆腐节是一项综合的活动,传承和记录了佛冈县高岗地区普通百姓的生产、生活习俗。豆腐节是一项综合性的民俗活动其中包含一定艺术内容。如打击乐撞头点等。
抢花炮
抢花炮起源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上帅镇,是流传在民间的一项传统体育竞技活动。据传明未清初时期,壮族举办庙会,冬季丰年举行。抢花炮的人,八至十人一组,自由组合。据说谁抢到制有特别标记的彩环,谁(包括他的同族人)就能得到好兆头。彩环是吉祥和幸福的象征,古人们不顾受苦受累,都要尽力抢夺。比赛开始,几个组同时抢夺彩环,进行一场激烈的争夺战。获胜者可得到奖金和彩镜、彩环。三年后,将彩镜和彩环送还炮会,再次举行比赛,因此,抢花炮旧时称为“还炮”。抢花炮体现连山壮族同胞积极向上,敢于拼搏、团结一致,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精神。抢花炮活动带动了少数民族地区体育事业发展,极大丰富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生活,增强了人民体质,促进了民族团结。目前.此项活动上升到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重点竞赛项目。
三人燕尾龙舟竞技
“中国龙舟之乡”清远,赛龙舟这项传统娱乐运动极为普及,清远传统三人燕尾龙舟赛已有300多年历史,是一项群众喜爱的民间体育竞技。每年端午节前后,清新县、清城区各地纷纷举办,锦旗罗伞、锣鼓喧天,观众甚多热闹非凡。燕尾龙舟又称龙标,三人划艇,尖头燕尾式样,又叫“燕尾艇”或“禾艇”,舟长三丈,短小轻盈,江河、池塘、山溪,都可作竞渡赛场,这是清远赛龙舟普及的主要原因。传统燕尾龙舟竞赛,不分男女,不固定比赛时间,没人追赶时结束,圈数多者获胜。因而比赛时间持续到第二天,出现挑灯夜战的壮观场面。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将比赛规则改为在规定时间内圈数最多者获胜。龙舟竞渡,河道中锣鼓声与呐喊声此起彼伏,竞渡者汗水与雨水渗透、力量与智慧在比拼。河堤上,数千上万名群众注目观看,争先目睹龙舟竞渡的风采。奖品一般有烧猪、锦旗、罗伞和奖金。清远传统三人燕尾龙舟赛历史悠久,形式独特,群众参与热情高,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
沙河鸟笼工艺
清新县禾云镇沙河田心围村从上世纪60年代起开始制作鸟笼,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传统制作工艺。以清新县禾云镇沙河建中村委会田心围村最为著名,是远近闻名的“鸟笼村”,其产品远销到东南亚等地区,村民们都以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制笼手艺而自豪。田心围村村民制作鸟笼,一直以家庭作坊为主,几十年来逐渐形成了一套选竹、雕花、扎笼等传统制作工艺,所选用的竹子均产于本地。村民对竹子的色泽、竹节间隔长短及表皮的完整都有严格的挑选标准。鸟笼由笼顶、笼身、笼脚三部分巧妙构成,往往还雕以梅、兰、菊、竹、瓜、果、藤等富有民间艺术特色的图案装饰,古朴轻盈的造型和精雕细琢的手艺深受海内外客商的青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