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佛山情结伴终生
中国学界泰斗季羡林、任继愈同于7月11日在北京病逝的消息,在佛山激起哀思,而两位老先生,与这个南方城市都有一段情缘。
国学大师、北京大学资深教授季羡林,曾受“弟弟”石景宜之邀访问佛山并写下散文《佛山心影》,而著名哲学家、国家图书馆名誉馆长任继愈曾为佛山图书馆两度题词。
“兄弟相称”佛山人
季羡林与佛山结缘,不能不提石景宜。石景宜1916年出生于西樵山麓,后到香港经营汉荣书局,如今书局成为香港五大出版商之一。“两位老人(季与石)以兄弟相称,季羡林是‘哥哥’,石景宜为‘弟弟’。”佛山市图书馆原副馆长梁文炽回忆,季老来佛山,正是因为“弟弟”的盛情邀请。
他回忆,1998年10月,82岁的石景宜向北京大学图书馆捐赠了包括15部《贝叶经》在内的50多万册图书,季羡林也在现场。两人在时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叶选平的陪同下相谈甚欢,并以兄弟相称。同年12月1日,石景宜、刘紫英夫妇亲自将《贝叶经》送往季先生家,两人从此结下深厚友谊,书信不断。
石景宜先生寿诞或佛山石景宜刘紫英伉俪文化艺术馆周年庆,季羡林都会来信。记者昨天在一本纪念石景宜先生九十周年寿诞画册扉页,看到了季羡林亲笔信,另外三四本石景宜编辑的书中,扉页亦有其信件、诗歌,或鼓励或评价石景宜先生人品。
而石景宜每次去拜访季羡林,总会从香港带上他爱吃的广东腊肠、花旗参和蜜糖,蜜糖是由梁文炽特意从采蜂厂新鲜拿来的。
“异常温暖”佛山行
受石景宜邀请,季羡林在1999年11月到访佛山,一连数天,梁文炽和时任石景宜艺术馆馆长的梁根祥全程陪同。
首日,季老下车即到石景宜艺术馆参观,赞扬这是他见过的收藏艺术类图书最多的文化馆,又称佛山市政府在公园内建供市民学习休闲的艺术馆“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次日,他去了石湾新美术陶瓷厂、南风古灶,后来又参观南国桃园、南海影视城、梁园和祖庙等。“季老话不多,只是看和思考,有时会显露出开心的神情。”梁根祥说,季老说话声音很小,甚至会让人以为他只是一名普通的老头,而他的眼里则流露出睿智。
梁文炽也有同样感受:在佛山无论遇到什么人,开车的或路边挑担的,只要有人打招呼,季老都会有礼地低声回复,很难猜到他就是鼎鼎有名的国学大师。
虽然逗留时间不长,但季羡林对佛山留下深刻印象。习惯凌晨三点起床写文章的他,在佛山迎宾馆就写下散文《佛山心影》手稿,以纪念佛山之行。他在文中提到,佛山的文化很有希望,“访问了多处名山胜境,古刹新寺”,而友人的“盛情宴请”,更感“异常温暖,佛山情结将伴我终生”。
即便在2007年12月接受媒体采访,季羡林对佛山仍记忆犹新,称“难以忘怀当地的风物和朋友”(石景宜已在当年10月病逝)。
最后一面
7月11日,梁文炽在得知季老去世,静静在心中默哀。他最后一次见季老是在2005年夏天,当时季老因病住院,他随石景宜父子到京探望。季老与石景宜父子合影后,招手让梁文炽也要过来合影。“有点受宠若惊,不过季先生倒很随和。”梁文炽回忆,那天老人精神很好,见面时哈哈大笑,开心得像小孩一样,没有丝毫病容。“听说不少人都没能见着他,我借乘了东风。”
任继愈:
为佛山图书馆两度题词
与季羡林同一天陨落的还有图书馆界泰斗任继愈,他与佛山市图书馆也有割舍不断的缘分。
昨日,图书馆工作人员柯静正在写吊唁词,她回忆,2005年,佛山市联合图书馆初创时,她设计出图标后亟须有人题词。现任馆长王惠君立即想到了在中国图书馆界享有盛誉的任继愈,并写信联系。过不了多久,任先生写的“佛山市联合图书馆”的漂亮字笺寄了过来。
任继愈没来过佛山,但这不是他第一次为图书馆题词了,上世纪90年代,图书馆新馆开放10周年时,原副馆长梁文炽曾写信要求他题词,信寄出去一个月后题词寄了过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