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远的由来

家乡区县: 广东省英德市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设立清远市(地级),市委、市政府驻地为清远县清城镇。同时,撤销清远县,设立清城、清郊(清郊区于1992年改为清新县)两个市辖区(县级)。将广州市所辖的清远县、佛冈县和韶关市所辖的英德县(英德县于1994年改为英德市)、阳山县、连县(连县于1994年改为连州市)、连南瑶族自治县、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划归清远市管辖。2月28日,清远市正式成立。
清远市现辖一区(清城区)、三县(清新、佛冈、阳山)、两个民族自治县(连山、连南)和两个县级市(连州、英德)。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占广东省面积的1/10,是广东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地级市。它位于广东省中北部,北江中游,南岭山脉南侧与珠江三角洲的结合带上,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倾斜,山地、丘陵为主。南接广州、佛山、北接湖南、广西,东西与韶关、肇庆为邻。现有户籍人口近393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32万人,广东全省有三个民族自治县,清远占两个: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民族地区总人口的63%。
清远有着悠久的历史,历史上建制沿革变动繁多。春秋战国时期属百越(粤)之地。秦统一天下后,属南海郡和长沙郡(内设有冽江县)。汉代有桂阳(今连州)、中宿、阳山、含洭、浈阳(今英德)等。三国时期清远属吴国。南北朝时期置清远郡,隶广州,“清远之名由此开始”(公元581年)。唐时设有连山郡,南宋时曾设英德府。清雍正时曾设佛冈直隶厅。新中国建立后,也多次变动。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准清远市现行的隶属关系。
清远地区历史上开发较早,文化底蕴深厚,人才荟萃。如唐代大诗人韩愈、刘禹锡,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都曾在清远供职;唐代宰相刘瞻,中国末代科举榜眼朱汝珍,北伐名将、诗人陈可钰是清远本土人。清远人文风景优雅,故留下了众多文人墨客传世之作。如唐代张九龄、韩愈、刘禹锡,宋代苏轼、米芾、杨万里、胡铨、文天祥,元代郭考基,明代汤显祖、海瑞,清代袁枚、翁方纲、李调元等许多历史名人都曾留下鸿踪和力作,与清远秀丽河山交相辉映。英德、连州两市,已被定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
近代的清远,还突显其反帝、反封建、反侵略的人文精神。抗日战争时期,连州(连县)成了广东省政府所在地,清远地区是抗日和反对当时国民党独裁统治的游击区、根据地之一,有丰富的革命传统。在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体制时期,清远也常常成为广东省或中南(华南)地区各项中心工作等运动的试点地。清远人民为清远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清远地区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内陆文化与海洋文化融会之地,故其文化有较突出的包容性、开放性、创造性。这些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清远现在与今后的社会发展。
改革开放初期(20世纪70年代末),清远与全国各地一样,迎来了新的机遇与压力。清远虽然邻近珠江三角洲地区,但未能享有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开放城市的优惠政策,又由于当时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启动外源经济的动力,所以,在80年代中期。当沿海地区吸引外资外商如火如荼时,清远到了1985年才引进了一家与美国标准公司合资的华美洁具厂,当时被视为“稀贵”、“难得”。这种宏观状况是清远改革开放20多年来经济落后的重要外因之一。然而,在这种背景下,清远人民在改革开放之初,也展现了其善抓机遇、解放思想、敢为人先的一面。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清远就率先突破长期计划经济的束缚,创造了曾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的“清远经验”,即在当时地方国营企业实行“超计划利润提成奖”。人们认为,“清远经验”与近几年的“清远现象”有着历史的逻辑联系。清远市地方志编纂办公室1995年编的《清远县志》对“清远经验”推广状况描述如下:
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很重视本县这次改革,省委书记习仲勋、任仲夷和国家经委有关负责人亲临本县考察。
1980年7月29日中共广东省委、省政府发出(粤发 [1980]79号)文件指出:“省委在去年8月全省工交增产节约会议上就肯定了清远经验.并决定作为扩大企业自主权的一种形式在全省试行……省委和省人民政府决定:今年底或明年初,召开全省推广清远经验交流大会。”1980年8月1日、2日,《人民日报》和《南方日报》分别在头版头条新闻中报道了省委、省政府决定在全省推广清远经验的消息。1982年11月80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5次会议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广东省清远县试行由县经委统一领导全县企业的经济活动,几年来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看来,实行这项改革,不仅有利于精简机 构,减少层次,提高效率.而且对促进城乡结合,条块结合,推动企业组织结构和生产力布局的合理化.都大有好处……”这一改革引起了全国工业部门同行和经济理论界的关注,除新疆、西藏两省外,其他省和省内各地来县考察的近2万人次。1984年,国际银行组织的代表和美国专家等也曾来本县考察。

错失-良机(2014-12-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